11月2日5時58分07秒,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中國“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點火起飛,將“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升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神舟八號”飛船已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圓滿成功。預計將在3日凌晨,完成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這將是我國的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
太空中玩“穿針引線”
我國將成為美國、俄羅斯之后第三個可以獨立進行航空高速對接交匯任務的國家。對接完成后,所有通道都要完全連接起來,對接后,天宮一號將變成整體的大腦,由天宮一號整體進行操作,承擔兩個飛行器的控制。 最大的看點在于高速飛行的過程中兩個航天器進行交匯對接,F在,天宮一號已經進入了準備對接狀態,神舟八號要追蹤天宮一號,既要跟上又要逐步靠近,兩個飛行器都要在每小時2萬7千公里以上的速度下,在同一個平面內,同一條直線上完成交匯,交匯后聯袂飛行,交匯過程對速度的控制、交匯高度等要求都十分嚴格,有人將這個對接比喻為在太空中“穿針引線”,就如同上面一根“針”,地面發射一根“線”上去穿過“針孔”,技術難度、精度均極高。我想這就是觀眾最關注的地方,這也是最引人矚目的看點。
對接后電源系統將不再工作
按照交會對接方案,神舟八號將在地面測控系統的引導下,經歷5次變軌,從初始軌道轉移到與天宮一號同一軌道。當兩者相距約52公里時,神舟八號安裝的通信系統,將收到來自天宮一號的信號。
此外,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對接成功后,飛船的電源系統將不再工作。天宮一號將把100伏的高壓電轉換為低壓后,提供給神舟八號,讓神舟八號保持充足的“體能”返回地球。
未來將實現長期有人留守
交匯對接技術是建立空間站必須具備的技術。同時,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獨立掌握空間交匯對接技術的第三個國家。歐洲,日本也有空間站,但他們需要的是美國或者俄羅斯的技術支持,而中國的技術都是咱們自己的探索研發結果。鼓舞了國人氣勢。我認為我國航天航空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這次對接是第二個階段,未來第三個階段是空間站,將實現長期有人留守。<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598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