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7點07分,我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與環繞地球軌道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完成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這標志了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推進劑在軌補加這一關鍵技術的國家。
昨晚7點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宣布:“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在軌補加試驗完成,標志著我國突破和掌握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填補了我國航天領域的空白,為我國空間站組裝建造和長期運營掃清了能源供給上的障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研究室主任黃震介紹指出,空間站能夠長期在軌二十年、三十年,最關鍵的技術之一就是在軌的推進劑補加。如果沒有推進劑補加,就像汽車沒有油一樣,是根本沒有辦法開展后續任務的。
這場被譽為“太空加油”的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驗證從4月23日7時26分正式開始。在地面操作人員精確控制下,先后進行了補加管路檢漏、天宮二號貯箱氣體回收、推進劑輸送、推進劑吹除等關鍵步驟。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任務測控通信指揮部指揮長李劍說,天舟一號推進劑補加的目的,是將天宮二號的燃燒劑1貯箱和氧化劑1貯箱補加至90%,燃燒劑2貯箱和氧化劑2貯箱補加至滿足天宮二號組合體飛行和獨立飛行的要求。
據了解,完成這次推進劑在軌補加,首先需要在天舟一號和天宮二號之間連接起密閉的輸送空間,因為推進劑一旦泄露,將會給飛行器帶來毀滅性的故障。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副所長魏青介紹,為了確保對接萬無一失,我國科研人員自主創新了液路浮動斷接器,也就是管路的動態對接技術!皟蓚飛行器一旦靠攏,由于在空中高速飛行,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相對位置的誤差,也就是保證兩個加油管在對接過程中能容忍這些誤差,同時又必須在對接以后保證絕對的密封!
在運輸管路對接成功后,“太空加油”就將迎來第二個挑戰,推進劑運輸,通過加大天舟一號的氣壓,把推進劑壓進天宮二號。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是由于太空的失重狀態,氣體和液體都是浮在空中,容易混在一起,如何保證只有推進劑被壓進天宮二號呢?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副所長魏青介紹,這需要氣體和液體管控裝置、可以往復運動的補加裝置等一系列設備技術,“在儲箱上就必須要有一種管理裝置,能確保氣液也能嚴格分開。類似于手風琴式的,可以往復運動的波紋管形的補加裝置,可以讓儲箱接受上百次的重復加注功能!<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4/2017428955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