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22時04分,中秋佳節團圓時,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發射。在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參與研制的后方工作人員與在北京飛控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控制大廳的同事一起,為天宮二號的每一個動作牽腸掛肚。 對參與研制任務的上海航天人來說,這注定是一個難忘而忙碌的中秋之夜。
“孿生兄弟”內涵不同
本次任務中,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承擔了天宮二號電源分系統、對接機構分系統、測控通信子系統、總體電路(電纜網)、資源艙結構及總裝工作。
實際上,天宮二號和天宮一號是在同一個平臺上研制出來的“孿生兄弟”,天宮二號最早是天宮一號的“備份件”,如果“哥哥”出現異常狀況,“弟弟”就要頂上。2011年,“哥哥”天宮一號的完美演出,讓弟弟當時沒有出場,但從此弟弟卻有了更神圣的使命——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開展太空科學實驗。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備份目標飛行器的基礎上改進研制而成的,采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鄙虾:教旒夹g研究院載人航天工程專家查學雷說:“實驗艙大家比較熟悉,出現在電視畫面中航天員太空駐留的部分便是,相對而言,資源艙是不為人知的幕后英雄!
天宮二號資源艙是整器能源的締造者,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身高3米多,腰圍也接近3米,是個上下一般粗的大家伙,他的個頭比實驗艙矮,卻為天宮二號提供所有的動能和電能,航天員維持生命的氧氣也儲存在這里。
為了適應任務的變化,資源艙進行了多項改進設計,與實驗艙一起全力保障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各項任務:接受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訪問,考核驗證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補加等空間站相關關鍵技術,并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試驗,以及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技術驗證試驗。
“拆除改裝”步步驚心
“新裝一個毛坯房,還是改造二手房,哪個容易?改裝的麻煩更多,設計師、工藝師、總裝、吊裝、電裝、精測、檢驗各工種要環環相扣,密切配合,哪一步沒做好都會影響全局!辈閷W雷說,
天宮二號資源艙總裝設備近150臺/套,空間應用系統載荷設備數量比天宮一號增加不少,在不影響原有設備安裝狀態前提下,研制人員只能見縫插針。第一步需要把資源艙上設備、熱控多層、電纜、管路、報廢的支架全部拆除,然后在艙上鉆孔,安裝支架,最后把沿用的管路和設備、電纜、新增的管路和設備、熱控多層等重新安裝到艙上。
“大量新增的設備對艙體的動力學性能有什么影響?改裝中的多余物如何控制?是否還有其他未曾預料到的風險?這些問題時時刻刻困擾著我們,一刻不敢放松!弊罱K,團隊通過改裝初樣天宮一號結構熱控資源艙來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拔覀冞M行了支架拆除、管路拆除、設備拆除、單艙振動試驗、整器力學試驗、EMC試驗等共計20項技術驗證工作,為正式改裝積累了經驗!
其次,天宮二號上的所有元器件,都要全部重新分析、校驗、測試。“天宮二號2011年就做出來了,盡管當時 身體 很好,但過了5年,有沒有問題誰也不知道,我們就只能一個個檢查,消除一切風險!
對研制人員來說,資源艙內每一臺設備、每一根電纜、每一個支架、每一個螺釘、每一個密封圈都是他們親手安裝的,像身體發膚一樣那么熟悉。他們有時蹲著,有時躺著,有時半趴著,一個姿勢保持個把小時都是常有的事。
資源艙改進研制工作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研制經費,僅結構與支架就節約了數百萬元,而大量的電子單機更是價值不菲。
“攝像師”拍攝太空婚禮
天宮二號今天出嫁,它將與一個多月后進入太空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進行在軌交匯對接,上演一場浪漫而盛大的太空婚禮。
記者在上海航天技術研究所的電子所實驗室見到了婚禮“攝像師”的樣品件。鏡頭直徑大概20度厘米,看上去小巧,掂量起來卻有點重。
為了讓太空活動“看得見、看得清”,作為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的“眼睛”,天宮二號裝上了4臺攝像機,其中艙內2臺,艙外2臺。艙內攝像機視場角度達超廣角100度,成像效果更好,色彩更鮮艷。
“航天員在艙內的活動圖像,就靠艙內攝像機來記錄。相比而言,拍攝太空婚禮的艙外攝像機難度更高!奔夹g負責人馮書宜說,它們要接受兩大考驗:一是空間環境的考驗,長時間暴露在太空環境下的2個艙外攝像機,不僅要承受太空晝夜兩面200多攝氏度的巨大溫差,還要面臨太空輻射、原子氧侵蝕等惡劣環境。二是,力學環境的考驗。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對接時將產生劇烈震動,普通攝像頭一震動就會移焦,劇烈震動會破壞整個功能結構。
研制人員通過計算仿真,模擬太空環境,針對太空艙外惡劣環境進行了專門設計,并給艙外攝像機穿上了一層具有溫控功能的“保護膜”!斑@4個攝像頭的像素還不是很高,我們目前已高研制出分辨率更高的升級版,將在明年貨運飛船上使用!
為了讓太空活動“聽得到、聽得清”,電子所研制的話音處理設備也是神舟十一和天宮二號的“耳朵”和“嘴巴”,保障了天地語音交互的功能。國家領導的親切慰問、天地太空授課的精彩講解與互動都離不開話音產品的“傾聽”與“述說”。
參與12次發射不忘初心
從1992年我國正式宣布開啟載人航天工程事業,到1999年神舟一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到2003年神舟五號將楊利偉送上太空,到2011年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到今天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成功發射,24年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圓滿完成了12次發射任務,其中,上海航天載人航天團隊在中國載人航天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是從1994年加入載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經歷了12次發射任務,每一次都是如履薄冰。”
查學雷22年來一直從事載人航天艙體結構和總裝研制工作。“一項工作從無到有的困難,不經歷是無法想象的,經歷過是畢生難忘的。”
神舟9號進行整船測試時,有一個熱控泵工作異常,相當于空調系統出問題了,必須在有限時間內緊急修復!斑@就像家里的隱蔽工程出問題了,很難發現問題,還不能像家里裝修一樣拆開來看。我們想出了解決方案,又不能隨便在實地驗證,一旦方案不對,這個損失難以估量!
查學雷帶領團隊趕回上海,緊急搭出一個仿真環境驗證,通過視頻會議落實方案,又火速返會基地,連夜修復熱控泵!耙宦纷邅恚覀儗d人航天事業的科學認知在不斷加深,每次都要竭盡所能把能夠認知到的問題全部解決掉,確保不帶任何疑點上天。”
今年7月份,查學雷已帶隊從上海出征,在基地工作了2個多月。“現在基地環境好多了,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時,喝水都成問題,吃飯前要喝醋中和一下。現在我們的主力隊員大部分都是80后、85后,吃得起苦,扛得起責任!”
馮書宜今年32歲,已在上海航天工作了7年多。這次根據工作安排他留守在上海后方!霸陔娨暲锟粗辈ヒ彩且粯拥模灰l射圓滿成功我就心滿意足了,畢竟我們的事業還有很多后續發展,上海還有很多工作很多難題需要我和團隊一起攻克!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成功,對上海航天人來說,只是一個新的起點。目前,上海航天神舟十一號的試驗隊也已經進駐基地!啊鄙裰凼惶枌⑴c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實現航天員30天中期在軌駐留,驗證后續空間站關鍵技術,2017年,我們還將開展貨運飛船的發射試驗,每一場都是硬仗。”查學雷說。<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9/2016918101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