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召開的“2009中國國際海上風電和傳輸大會”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首次對外發布了“七大風電基地”的產業布局及產能規劃具體說明。
據專家表示,預計未來我國風電的開發,將以重點依托“三北”及江蘇沿海風能資源豐富區,以“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方式進行規劃和布局,分別在甘肅、內蒙古、新疆、吉林、河北和江蘇等省區建設十多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七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并形成若干個“風電三峽”,風電在局部地區電力供應中也將達到較高比例。同時,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兆瓦級及以上風電機組與零部件品牌,風電技術水平和裝備能力基本達到國際水平。除重點開發陸上風電外,還將加快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步伐。其中,江蘇沿海地區將成片建設大型風電場,以逐步形成江蘇沿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據了解,到2008年底,就全國各省區風電裝機容量來說,內蒙古自治區擁有風電裝機容量達378萬千瓦,為風電裝機擁有量最多的省區,內蒙古赤峰市則成了首個風電裝機量超過百萬千瓦的地級市。
據介紹,目前已確定的六省區七大千萬級風電基地,包括甘肅、內蒙古、新疆、吉林、河北和江蘇,其中內蒙古有兩個基地。到2020年,七大千萬級風電基地總裝機量將達12600萬千瓦。其中,河北規劃1080萬千瓦,甘肅(酒泉)1270萬千瓦,新疆(哈密)1080萬千瓦,吉林2300萬千瓦,內蒙古5780萬千瓦,江蘇1000萬千瓦。
據中國氣象局2004年至2006年組織開展的第三次全國風能資源普查結果顯示,我國可開發風能總儲量約有43.5億千瓦。其中,可開發和利用的陸地風能儲量有6億到10億千瓦,近海風能儲量有1億到2億千瓦,共計約7億到12億千瓦,發展潛力巨大。據測算,裝機1000萬千瓦的風電,按年200億千瓦時發電量計算,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000萬噸,節約標準煤660萬噸。
據悉,和太陽能產業民營資本占絕大多數的情況不同,傳統國有電力巨頭早就布局風電項目工程的上游,并實現從設備制造到項目工程建設的完整產業鏈生產。截至2008年底,全國五大發電集團擁有風電裝機總規模共685.2萬千瓦。其中,國電集團擁有風電裝機容量288萬千瓦,居第一位;大唐集團擁有風電裝機容量215萬千瓦,居第二位;華能集團擁有風電裝機容量111.8萬千瓦,居第三位;華電集團和中電投集團分別擁有風電裝機容量37.6萬千瓦和32.8萬千瓦!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7/2009721858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