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內蒙古包頭市發改委的消息稱,國家電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近日與包頭市政府簽署了特大型煤電基地合作協議。其中,項目一期在白彥花煤田擬建年產2000萬噸煤礦和不少于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空冷發電機組以及100萬千伏特高壓輸電系統。二期在沙爾花煤田擬建與年產2000萬噸煤礦相應規模的超臨界空冷發電機組。
國家電網否認參與電廠建設
國家電網對外聯絡部相關負責人則對這一消息給予了否認,表示國家電網不會違規參與包頭當地電廠建設,只參與煤炭的開采和電網的建設。對于電源投資,國家電網只專注于新能源領域。
盡管國家電網否認了國網能源公司將參與電廠建設,但在國網能源公司網站我們卻能發現,該公司已將“加快電源發展和煤炭資源開發”列為戰略發展的關鍵之一。國網能源公司是國家電網全資子公司,于2008年4月29日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成立。目前運營管理國家電網公司用于調峰調頻的8個火電廠。2008年10月29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國網能源公司開展煤炭批發經營業務。近期,國網能源公司在內蒙古等地多次就煤炭資源狀況進行實地考察調研,以推進對該地區煤炭資源的開發。
對此,國家電網負責人給出的解釋是,包頭當地褐煤資源豐富,國網能源公司尋機參與當地煤炭開發,有兩個目的:第一是賣給當地配套的坑口電廠,第二是支持國網能源公司的調峰調頻電廠,而建設特高壓配套工程能解決當地電力輸出問題。
一般來說,煤電一體化項目基本由同一企業參與開發,如果由不同開發主體參與開發就很難稱得上“煤電一體化”,這有相矛盾之處。
取道新能源發電是必然之選
“廠網分開”改革之后,國家政策明確電網公司不能參與火電與水電的開發(除調峰調頻電廠和抽水蓄能電廠外),但卻沒有限制電網公司進入新能源領域。
國家電網取道新能源發電,也正好能突破電網公司不能發電的政策限制,再加上目前正是新能源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國家電網自然不會錯過。今年6月,國家電網宣布將投資100—150億元在河北張北縣投資風光儲能聯合示范項目,這被視為國家電網大規模切入新能源建設的開始。整個風光儲能示范項目包括5個國家級的實驗基地,分別是3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10萬千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7.5萬千瓦的化學儲能項目及一個風機設備檢測中心和一個風電集中輸出的檢測項目。項目由國家電網旗下子公司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國網新源公司”)負責項目的實施。
據介紹,國網新源正是國家電網發展新能源項目的主要平臺。該公司的主要職能為負責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國家電網公司范圍內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大力開發建設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積極開發境外能源項目。目前,國網新源公司已建成風力發電廠2座,合共裝機9.9萬千瓦。同時,還參股風電項目30.03萬千瓦,所占權益容量為10.21萬千瓦。
國家之所以允許電網企業參與新能源建設,主要是希望通過建設新能源項目加快解決新能源并網的技術問題,所建項目也大多為示范項目。國家電網已將新能源列為主營業務的一塊,對國家電網的發展具有標桿性的意義。盡管業界有專家擔憂存在上網不公平問題,但由于新能源有全額強制上網政策為保障,所以暫時不會存在該問題。
而在另一領域,國網還有另一平臺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專門投資生物質能發電,目前已取得核準項目40個,已投產項目12個,發電裝機容量32.4萬千瓦。
留存發電資產尚待解決
盡管電改進展緩慢,但廠網分開屬執行得相對到位的一項。2002年起步的電改將原國家電力公司一分為七,國家電網除保留少數調峰調頻電廠和抽水蓄能電廠外,不再涉足發電領域。而當年改革留存的用于補貼電網企業主輔分離和支持電網建設的兩批電源(即“647項目”和“920項目”)也已于2007年底完成變現出售,但由于國家電網和各網省公司所進行的資產收購使得國家電網旗下目前仍有不少留存的發電資產。
國家電網旗下全資子公司四川省電力公司和重慶市電力公司在近幾年就通過并購地方上市公司獲得了不少水力發電資源。其中四川電力收購了西昌電力、明星電力、岷江水電、樂山電力四家公司股份,目前均為第一大股東。而重慶市電力公司則通過股權劃撥成為涪陵電力的實際控制人。由于川渝幾大水電企業歷史上是輸配電為主、發電為輔的,有專家表示,目前來看并無違規行為,但是隨著各企業對發電業務投資規模不斷加大,未來難免要面對電網資產再分離的難題。
《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就指出,屬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門管理的電力企業,也要實行廠網分開。以小水電自發自供為主的供電區,要加強電網建設,適時實行廠網分開。國家電網負責人并未回應該部分資產的處理時間表和具體方案。電力改革領域專家朱成章表示,目前電力改革進程越來越不明朗,很難判斷國家電網會如何處置這批發電資產!
轉載聲明:此內容為電源在線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
電源在線網",并附帶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