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多晶硅“雙反”不成立或象征性征收正文

多晶硅“雙反”不成立或象征性征收

2013/2/21 10:16:48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2012年,中國最大的四家多晶硅企業--江蘇中能、賽維LDK、洛陽中硅及重慶大全共同發起針對美歐韓的進口多晶硅反傾銷申請。此前,內部時間表確定的初裁和終裁時間點分別是2月20日與6 月20日。然后根據上海證券報的報道,由于流程上的原因,商務部2月20日不會出臺初裁結果,預計要到3月底前才正式公布初裁結果,最遲則在7月10日之前出臺終裁結果。

    中國商務部延遲公布初裁結果理由是因為春節假期部分流程未走完,這一理由過于牽強,商務部投鼠忌器才是背后主因。中國對從美歐韓進口的多晶硅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將會無疑增加光伏產品成本,并積壓組件制造領域的經濟空間。快速做出初裁結果,對以多晶硅為原材料的電池和組件廠商造成的危害遠超過給少數多晶硅企業帶來的好處,商務部可謂夾著尾巴做人,進退兩難。電池片價格在2012年下降了約22%,這使得很多中國企業很難接受原材料多晶硅的上漲,此外,全球光伏產品依然過剩,中國電池及組件企業很難通過提高售價來彌補多晶硅價格上漲。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政府不愿讓多晶硅“雙反”成立,或僅可能象征性的征收少量關稅。

    目前,多晶硅售價低于企業成本價,連保利協鑫這樣規模和成本最具優勢的大企業在2012年也巨額虧損,上半年虧損3.3億港元。2012年12月,多晶硅的現價甚至達到16美元/公斤,而國內做得最好的保利協鑫、大全新能源等大廠,成本也在18美元/公斤左右,大多數多晶硅企業的成本在30美元/公斤以上。所以,對海外多晶硅實施“雙反”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通過限制海外進口數量來提升價格才是所有多晶硅企業樂見其成的。很多多晶硅企業認為,對從美歐韓進口的多晶硅征收40%左右的高額關稅,不會影響中國多晶硅的供應量,事實如此但卻會提高多晶硅售價,讓電池片、組件廠商痛苦不已。

    美歐韓向中國低價出售多晶硅與中國向美國和歐洲低價出售電池片原理類似,如果說美韓歐是在傾銷,而不是其自身的生產成本決定的,則中國也是在傾銷,中國企業在申訴時強調的成本優勢便在狡辯。在市場經濟下,任何國家很難去判斷傾銷是否成立,只要你自身產品需求能夠滿足本國需要,可以用任何借口將海外產品擋在門外,美國和歐洲對華電池片和組件“雙反”就是如此。美國和歐洲提高中國光伏產品進入門檻,并沒有對其產生多大負面影響,反觀中國,為何我們完全可以提高多晶硅進入門檻,卻猶豫不決?還是生產實力和成本問題,自己愚蠢就別怪別人太聰明。

    多晶硅初始投入高,中國企業建廠時間短,尚未收回投資額,很難與海外老牌企業相抗衡,雖然作為一個行業,但實際仍正常運行的企業不超過十家,這給中國政府出了一個大難題,即名為保護中國幼稚的新興產業,實際上僅為使得少量企業受益,顯然不符合整個光伏企業的實際利益訴求。而如果真正的只考慮下游企業的呼聲,中國多晶硅行業有可能全軍覆沒,也不符合企業自身利益,此時的多晶硅“雙反”橫豎都對中國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因此象征性征收稅率的可能性很大。

    多晶硅“雙反”與其說是在保護本國產業,不如說是在報復性地回擊歐洲即將公布的對華光伏雙反“初裁”,而且,中國對歐美韓多晶硅終裁時間被人為推后很有可能根據歐洲對華“雙反”情況伺機而動,變相給歐盟施加壓力。在中國不具備技術和成本優勢的背景下,即便歐盟公布較高稅率,中國商務部也不敢出臺同樣嚴厲的制裁措施,因為屆時中國光伏產業前進道路被堵死,政府又怎能斷其后路!

    技術和成本是硬道理,沒有核心技術,有沒有道理企業都會在貿易斗爭中吃虧,中國企業還是聚焦自身,從自身出發,自身硬朗才能抵御外部沖擊。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多晶硅“雙反”不成立或象征性征收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1012.htm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