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勤上光電突發公告宣布與廣州吉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解除協議,15億大單“定格”467萬。然而,今年上半年,德豪潤達宣稱連續簽下5個大訂單合同,但2012年11月有媒體曝光,5個共計10.75億元的合同中4個為框架性協議 (約10億元),不具違約風險,另一個為銷售合同,但至今沒有交貨記錄。兩次事件都出現“協議性”訂單,這是巧合?還是這是LED行業上市公司玩的“潛規則”?
德豪潤達10億大合同揭秘
就在半年前的一季度,德豪潤達的投資人還興奮不已。當時德豪潤達一口氣公告了總數高達10.75億元的LED“日常經營重大合同”。
然而,10月26日公告的三季報讓人大跌眼鏡:今年1~9月,德豪潤達營業總收入為19.4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5億元,同比下降57.41%。但另一方面,截至9月,該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已達到1.64億元。
同慘淡業績相伴的是,上述5份共約10.75億元的合同,今年前三季度僅兌現5905.85萬元。
在2012年11月媒體曝光發現,總約10.75億元的合同里竟然有超過10億元的合同(僅后文中“合同五”訂單金額5411萬元為正式銷售合同)采購方沒有違約風險,且存在采購方股東資料披露不規范的情節。
對此,德豪潤達回應稱,“協議中的具體事宜需在后續正式合同或訂單中進一步予以明確,且正式合同或訂單的簽訂仍具有不確定性!辈⒎Q,公司已在相關公告中進行了風險提示,不存在虛假陳述或誤導投資者的情況。
德豪潤達昨日承認,“上述合同的履行情況并不理想,有可能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無法完成合同約定的銷售金額,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勤上15億訂單追蹤
2011年11月25日,剛登陸中小板的勤上光電就吸引了眾多資金捧場,雖然大盤迭創新低,但該股卻保持強勢,上市日起至12月22日期間最高漲幅超過20%,期間機構頻頻現身龍虎榜。12月22日,勤上光電大漲的謎底揭開。公司簽訂重大協議,廣州吉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吉彩公司)計劃5年內向公司采購顯示屏15億元。然而,如此重磅的協議,后續的執行之路卻步履蹣跚。昨日,勤上光電突發公告,宣布與吉彩公司解除協議。
勤上光電與吉彩公司簽署協議之時,披露了合作公司的情況。公告顯示,吉彩公司注冊資金僅500萬元,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吉彩公司同時是新華社新華頻媒廣告信息發布廣東省代理,享有在符合新華社規定的范圍內開發、使用和經營的商務權利,具有良好的信譽,較大的經營規模,雄厚的資金實力,具備了良好的履約能力。
然而,只有500萬元注冊資本的公司能否稱得上“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及良好履約能力”?此外,翻閱勤上光電的招股說明書發現,公司的產能方面也存在諸多不足,2010年顯示屏及其他產品合計營收僅5615萬元,占比10.17%;2011年1~6月,顯示屏及其他產品合計營收不過1140.59萬元,占比僅3.57%。這樣的產能如何能確保5年完成15億的訂單?眾多投資者對此協議產生了質疑。
面對市場的質疑,勤上光電迅速作出反應。公開表示公司自身及吉彩公司都具備履約的能力:“吉彩公司屏體采購所需的資金來自于自籌資金、信息傳播收益及項目的廣告運營收益。”此外公司透露,在協議簽訂前已對該項目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并對吉彩公司的項目運作能力進行了評估。根據對 “新華頻媒LED顯示屏”項目的運營前景分析,公司認為吉彩公司具備承接該項目和履行協議的能力;而對于自身產能的問題,勤上光電則認為鑒于該項目采取的是在未來5年內分期分批、平緩下單的方式,不會對公司顯示屏產能造成太大壓力。接單過程中,超出自身產能的部分,公司將視實際情況進行委外生產。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935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