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和電力業務在西門子的業務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這兩項業務的營業額占到西門子總收入的30%左右,其增速在各項業務中也保持前列。
事實上,在中國的電信和電力市場,也不同程度存在著灰色地帶和潛規則,長期在中國市場打拼的西門子難以獨善其身。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在2000年審理原山東省郵電管理局運行維護部電源專業技術主管崔忠良貪污、受賄罪時查明,上海西門子通訊電源有限公司業務人員曾在1998年向崔行賄1000元,目的是與崔搞好關系,以便推銷產品。
除了西門子外,在已經公開的行賄、受賄案件中,上海貝爾、朗訊中國公司等跨國IT企業在華分支機構或合資公司也曾出現在行賄者的名單上。
西門子內部人士說,以前廣東是“潛規則”最盛行的地區。這幾年來,那些不太發達的省份(河南、安徽等)變成了泛濫的重點,F在,廣東、上海已經比較正規了。
近年來,國內各大運營商紛紛開始把采購權力大部分上收總部,商業賄賂行為已經大幅下降。上述西門子內部人士說,公司的很多訂單都是通過團隊拿到的,有些責任沒法讓一個單個的銷售人員來承擔。
知情人士透露,近年電信行業的灰色交易已經變得更為間接和隱蔽,以往的現金回扣不再是主流,一些新的方式正在流行,比如設備制造商出資送電信企業領導深造或其子女出國,以及與客戶核心人員組建合資公司,對方入干股并分享收益。
類似的情況也在電力領域出現。盡管目前很多電站設備的采購在程序上已經日漸規范,由業主委托專業的中介公司進行招標,但容易產生灰色交易的空間依然存在。例如,設備制造商除了與業主進行接觸外,還需要與中介公司的評標專家保持良好溝通,以便能在投標時獲得優勢。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在一份文件中也曾明確指出,隨著電力改革的深入,企業改制以及涉及巨額資產交易的兼并重組、資本運作等領域,也逐漸成為商業賄賂的易發領域。
在跨國公司開展業務的其他一些領域,灰色地帶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跨國公司出于在中國生存和發展的考慮,也直接或間接地有所參與。盡管它們中的大多數對外宣稱,以商業道德為準則,堅持誠信原則。
很多本土公司也無法遠離灰色地帶,他們的舉動甚至較外資公司更為直接和明顯。
“板子不能都打在我們跨國公司身上!币晃煌赓Y電力設備公司高層告訴本報,國內之所以存在灰色交易,除了法律不夠健全以及執法不夠嚴格外,買方也存在著尋租空間和利益需求。
“如果買方不要,誰愿意給?”他反問道。
編輯:Ronvy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8/20078271157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