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二五”智能電網專項規劃指出,未來時間內,智能電網的建設重點將是通過現代先進技術的高度融合,全面提高大電網運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以及供電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從而最終實現我國電網的跨越式發展。在設備投入上,除了以特高壓為主的一次設備之外,智能電網建設將全面轉向電網智能化的六大方面:發電、智能輸電、智能化變電站、智能配電網、智能用電和智能調度。據統計,至2020年,包括電網接入、柔性輸電、電網監測、智能化變電站、智能電表、充電站/樁等設備在內,電網智能化所帶來的設備市場容量將超過6200億元。
具體在各個環節的建設上,則是指發電要通過裝置、電網的智能化或大容量的電網儲能,提高新能源尤其是清潔能源的發電接入;智能輸電要應用柔性輸變電技術,提高輸電系統的傳輸靈活性、傳輸效率和傳輸容量;智能化變電站要采用先進、可靠、集成、環保的智能設備,以實現全站信息數字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智能配電要建成配電自動化和配網調控一體化、智能技術支持的系統,實現微電網的靈活接入和安全運行;智能用電和調度則是要通過信息的交互和處理,智能地掌控和支配電力,實現對電能科學化的管理。
圍繞這些目標,目前電力電子、新能源開發、安防監控等多個行業的設備制造廠商們紛紛緊跟國家智能電網的建設進度,按照國內智能電網的要求循序漸進地開發適合的新產品,力爭結合電力系統的實際應用需求,以創新型的產品為智能電網建設藍圖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新能源發電需求攀升,智能化并網挑戰加劇
智能電網的建設需要清潔能源的加入,以達到優化能源結構的目的。在核電、風電、光伏發電這三種主要類型的新能源中,太陽能作為一種廣泛存在、獲得方式穩定可靠,且基本無污染的能量源,在未來的智能電網電力獲取方式中將占據非常大的比重。有關資料顯示,預計到2020年,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接入設備總需求將超過1000億元,其中,由于風電已過了高速成長期,因此光伏逆變器的市場增幅更為迅速,其年平均增長率約為50%,市場需求量最高可達605億元。
清潔、可再生能源并網必須要對原來的電網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并轉化成智能接入電網,而新能源的智能接入也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目前大規模的風電和光伏都處于窩電狀態,不解決智能接入的問題,智能電網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是實現了部分功能,因此該領域的未來發展值得關注和期待,也是一些廠商正在主力攻克的難關。作為青海格爾木等大型電站項目逆變器的重要供應商之一,山億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MW級光伏并網逆變器除了支持有功、無功控制之外,還具備低壓并網情況下的反孤島能力和中高壓并網情況下的低電壓穿越能力,可接受電網遠程智能調度,并通過了包括德國在內的18個國家的嚴格入網認證。該公司產品經理陳曉高博士認為:“智能電網建設使得多種發電方式可以有機地形成一個整體,互相彌補各自的不足,以獲得最優的電網電力供應方式!
但就目前光伏行業的建設情況來看,在整體規劃上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在中國,目前大規模進行光伏發電的區域基本上都位于西部高海拔、長日照的地區,而產生的電力在當地無法就地消化,需要遠距離運輸,這就要依托高電壓的輸電網,電力傳輸是一個比較大的經濟建設問題。
另外,如果在電力需求比較旺盛的沿海地區興建太陽能發電項目,則可能會因為豐富的雨水及污染較大的環境,給日光的直射造成影響,而無法獲得較好的發電效率,投入產出比則有待考量。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帶有新型功能的太陽能逆變器產品也在不斷的演進之中。陳曉高表示:“逆變器的開發要依托市場的需求,在智能電網的建設過程中,新型的逆變器種類會孕育而生,如為了避開用電高峰,且更有效地利用用電低谷,能夠在白天發電、晚上儲能的智能儲能型雙向逆變器就是一種非常好的產品類型,這也將推動對儲能型產品的開發! <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605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