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方國家首倡的智能電網概念,正在中國大地上由理論快速走入實踐。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部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四年來,累計安排了303項智能電網試點項目,已建成投產251項試點項目,涵蓋電網各專業;制定并發布了《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規劃》,系統地提出了8個專業分支、26個技術領域、92個標準系列,提交了13項智能電網國際標準提案。
此外,南方電網公司也組織開展了智能電網的戰略規劃及研究,進行了包括柔性直流輸電及變電站智能化等方面的大量試點實踐。
從2010到2012年,“加強智能電網建設”三次寫入了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并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四年來,作為國家戰略,智能電網在中國政府和電力界的高度重視和快速推進下,在這一領域的取得的巨大成果可以如此定義:中國正日益成為世界智能電網實踐的引領者和相關標準制定的主導者。
爭議消弭發展路線明確
建設什么樣的智能電網,曾一度在我國引起巨大爭議。
早在智能電網概念傳入我國之初,國內各界就一致認為這是未來電網發展的主要方向,建設智能電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為共識,但是到底如何發展,意見不盡相同。
是選擇與歐美國家重在配電、用電環節的智能電網發展模式,還是根據我國能源結構以及清潔能源迅猛發展的基本國情,走有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發展之路,成為爭論的焦點。
“主要是因為智能電網是個新東西,誰都沒見過,到底怎么搞也沒有一點經驗可供借鑒。但后來,大家逐漸認識到,各國的發展階段不一樣,各個電網企業的情況也不一樣,所以在對智能電網的理解上,肯定也會有差異!眹译娋W公司智能電網部副主任沈江說。
2009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特高壓國際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司首次提出了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戰略目標,并進一步明確了“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的概念和內涵。
業界認為,這一發展理念的提出,是充分考慮了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地區,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中東部地區,即能源必須實現大范圍優化配置的基本國情。
“智能電網在國際上有著相同的含義,但各國根據自己的發展需求有著不同的解釋。但電網首先要堅強,堅強是智能電網發展的基礎。沒有堅強的電網,何談智能化發展?”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在接受采訪表示。
南方電網公司基于自身實際,則研究提出了“圍繞南方電網核心技術,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傳統電網的升級改造,建設智能高效可靠的電網”的發展定位。
中國兩大電網企業的智能電網發展路線,已經明確。
事實上,在智能電網發展的后兩年,對于其定義和方向的爭議已漸消弭。既無成法,就在摸索試點中不斷完善推進。
“現在來看,國家電網的智能電網發展理念已與世界越來越趨同,那就是更加重視新能源的接入和需求側的智能化,當然,還包括能源的大范圍資源配置。”沈江說。
- 1
- 2
- 3
- 總3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997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