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的傳統汽車工業仍然落后;然而,被公認為發展方向的電動汽車,為我們提供了與世界同時起跑的良機。
不僅如此,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更符合我國實施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等一系列可持續性發展舉措的初衷。由此,2010年,管理層將電動汽車產業列入了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家戰略層面的部署激發了人們開拓電動汽車產業的熱情。一時間,電動汽車成為了汽車、電池等企業角逐的“戰場”。
2012年7月,國務院正式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提出我國將以純電驅動為電動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
中長期發展目標是,2015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150瓦時/千克以上,電驅動系統功率密度達到2.5千瓦/千克以上。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2020年形成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創新發展能力,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千克以上。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可以說,在中國發展電動汽車是一個前無古人的產業,將不得不經歷一個艱難的市場培育過程。
政策扶持效應正在逐步顯現。近日,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表示,“未來北京的電動車將使用專門的牌照號段,購買純電動車的私家車主將不必搖號! 而前不久,工信部產業裝備司司長張相木也表示,“未來節能與新能源車型將享受車輛購置稅、消費稅和車船稅等稅費優惠”。
7月1日,繼北京、上海之后,廣州也推出汽車限購政策。對此,業界專家指出,“為完成《規劃》提出的相關中長期發展目標,各地都在不遺余力地為電動汽車產業化創造條件”。
細細品來,《規劃》對營造電動汽車產業的困難已盡在掌握,對推進路徑也比較清晰,即通過“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車政策框架體系,強化財稅、技術、管理、金融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力度”,為這一新興產業培育市場、營造氛圍,打牢電動汽車駛入千家萬戶的基礎。<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989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