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加快建立自主可控電子信息產業體系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烈宏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烈宏
《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的文件指出,我國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安全保障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包括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文件將“信息化裝備的安全可控水平明顯提高”確定為信息化和信息安全工作的一項主要目標。自主可控的電子信息產業是信息安全的基礎,沒有自主可控的電子信息產業,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安全。近年來,網絡空間的國際競爭和對抗愈加激烈,一些指向性強的專門網絡攻擊工具不斷蔓延并造成嚴重后果,我國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面臨嚴峻考驗。因此,文件對安全可控的要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是電子信息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重中之重。
加強國產基礎軟硬件適配攻關
我國要抓緊構建自主可控信息系統軟硬件集成適配體系,實現高水平的整體協同運行。
在“核高基”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支持下,國產基礎軟硬件產品研發獲得了突破,CPU、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辦公套件、整機等國產自主可控產品線已基本齊全,當前制約自主可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是解決產品研發和實際應用之間的鴻溝。這個鴻溝的形成有著客觀的歷史原因:在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基礎薄弱的情況下,我們首先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突破重點是單項產品;現階段我們則要解決“好不好用”的問題,突破重點是國產產品集成到實際環境中的協同能力。為此,要抓緊構建自主可控信息系統軟硬件集成適配體系,將國產設備廠商集中在一起,創新研發模式,搭建各廠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技術攻關平臺,著力解決集成環境中所發現的各產品的技術問題,達到高水平的整體協同運行狀態。只有這樣,才能為大規模、批量推廣國產軟硬件的應用奠定基石。目前,“核高基”已經專項支持國產基礎軟硬件的深度適配攻關,中國電子在其中擔負重任,我們努力在今明兩年取得重要成果。
提高國產化裝備的安全性
我國一些重要信息系統大量采用國外產品,導致國產化裝備的安全水平不高。
前些年,在關于自主與安全的爭論中,有的人說國外IT產品雖然有不可控的風險,像個黑盒子,但國產產品漏洞更多,更加不安全,像個玻璃盒子。這種觀點雖然忽視了信息安全的戰略對抗本質,但國產產品漏洞多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當前,軟硬件產品設計越來越復雜,存在漏洞、設計缺陷的可能性難以避免。成熟的軟硬件往往需要經歷大范圍、長時間的用戶使用,在應用中逐步完善,堪稱千錘百煉。我國一些重要信息系統出于可靠性的考慮,大量采用國外產品,很多自主研發產品缺少不斷完善和提升安全性的應用基礎,導致國產化裝備的安全水平不高。這是我國自主可控電子信息產業存在的重要問題。
文件要求基礎信息網絡與重要信息系統的建設要堅持與安全“三同步”原則,我認為“同步”原則也要適用于國產化裝備的研發、設計中。在軟硬件的架構設計階段,就應該考慮安全體系結構;在代碼編寫階段,更要堅持安全編碼規范;在測試階段,要重點測試軟硬件的安全指標。此外,應抓緊研究代碼安全性審查技術,建設重要系統仿真中心,提高國產化裝備安全保證水平。
實現重點突破
加大國家扶持力度,盡快形成國產自主可控云計算平臺服務能力。
以云計算、物聯網、下一代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正在成為全球后金融時代社會和經濟發展共同關注的熱點。當前全球信息技術創新內涵愈加豐富,技術、網絡、應用、服務深度融合,不斷催生出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應用,電子信息產業的新興產業形態群體正逐漸形成并壯大,成為引領世界各國擺脫危機困擾、搶占后危機時代經濟發展制高點的關鍵。這也為我們加快發展自主可控電子信息產業體系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應該認識到,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和市場優勢,具備跨越式發展的條件,新技術新應用可以成為帶動我國自主可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牽引。結合對新技術、新應用安全風險的關注,當前應加大國家扶持力度,盡快形成國產自主可控云計算平臺服務能力,樹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品牌,突破傳感器、射頻識別等物聯網核心技術,建立自主可控工業控制系統產業鏈。要以自主可控為目標切入這些方向,以信息安全作為提升我國在這些方向上核心競爭力的抓手。
自主可控與安全可信一起抓
要有政策引導,分步驟、分階段在政府和重點行業推行國產化替代。
建立自主可控的電子信息產業體系是一項長期任務,擺脫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非一日之功。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還要依賴外來的信息技術產品開展信息化建設,信息安全需求十分迫切。這要求我們打造以安全可信為目標的技術和管理體系,為自主可控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創造有利的技術基礎和保障條件。首先是要有政策引導,分步驟、分階段在政府和重點行業推行國產化替代;其次是實施供應鏈風險管理,在遵從WTO規則的前提下,積極建立措施,防范國外信息技術產品供應鏈風險,包括調整和完善準入、采購制度等;第三是適應信息技術與信息安全融合發展的趨勢,提升我國信息技術產業鏈的安全性;第四是要加強隱患發現和態勢感知能力建設,及時發現和處置重大信息安全威脅。
自主可控的電子信息產業體系是國家重大戰略利益所系,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去年啟動了中國電子信息安全系統工程,目標即是打造信息安全產業國家隊,為建設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提供產業支撐,保障國家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系統安全,最終實現國家信息安全的真正自主可控。中國電子在這方面已有深厚基礎,如具備較為完善的自主基礎軟件發展體系,通過與國內計算機研發生產機構的戰略合作,具備所有計算機關鍵零部件生產能力。但這是一項很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堅持開放合作、凝聚資源,目前已與國家有關專業機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院校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委支持下成立了多個聯合研發基地。中國電子還建立了信息技術研究院,依托研究院系統組織實施信息安全系統工程,目前正在中組部、國資委支持下建設北京未來科技城信息安全科研和產業化基地,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
我們相信,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在各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在產業界、科研院所、行業用戶的共同努力下,自主可控的電子信息產業一定可以發展壯大,切實履行好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的光榮使命。<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