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依然缺失 需要由大到強
Q:我國已成為電子信息產業制造大國,但創新能力弱,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沒有得到完全改變。你認為我國在電子信息領域與國外差距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是否有進一步拉大的風險?
熊群力:我國是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大國,但不是強國。因為從總體上說,不僅我們制造的產品本身不是我們的,而且產品理念和核心技術也不是我們的,該產品對未來社會、生活的影響,它下一步會怎樣發展我們都不掌握。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基本上只承擔代工者的角色。比如,蘋果的大多數產品是我們代工生產的,但是我們生產著蘋果的這一代產品,不知道其下一代產品的走勢,也不知道所生產的這個蘋果產品會對社會和產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差距,而且我認為在某些方面,尤其是核心技術和高端制造方面,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危險。
當然,這不等于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差距在拉大。我認為,信息產業中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優勢我們還是很明顯的。在生產規模、生產能力、生產技術、生產資源的組織調配能力以及市場的感知能力(基于中國已經是一個大市場)方面,中國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具有優勢。
還是以蘋果為例,中國可以為蘋果代工,但中國目前還產生不了蘋果這樣的公司,不是因為中國缺一個喬布斯,而是中國現在的市場體系架構產生不了蘋果這樣的公司。
Q:談到制造優勢,你怎樣看待中國勞動力成本增加這個問題?中國的制造優勢還會存在么?
熊群力:這些年我們的勞動力成本確實在加大。因為中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們希望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作為企業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員工的生活水平也有提高,這是正確的。這樣一來,必然導致勞動力成本的提高。
但是整個制造成本不僅僅只勞動力成本一項,制造的流程管理、制造的工藝開發、制造的相關資源的配置能力,中國都遠遠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國。另外,對形成產品之后的銷售服務,我們是靠前的,我們白電、黑電產業的服務水平整體上看都不比國外企業差。而且,現在國家在強調企業加強管理,在資源的優化配置方面下工夫。比如國資委對央企開展管理提升年活動,中國電科也制定了一個三年的管理提升計劃,就是希望通過加強管理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來彌補勞動力成本適當提高后帶來的成本優勢的下降。
抓住物聯網等機遇 推進產業轉型
Q: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演進,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為我國電子信息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帶來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
熊群力: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是電子信息產業新興的態勢。這些態勢有內在的聯系,也有不同的應用和使命,是上一代技術的延伸和創新,其核心的還是軟件、網絡技術、芯片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比如云計算的核心是虛擬技術,它看上去是虛擬技術得到了發展,深層是因為芯片、軟件技術和網絡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
這些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未來的影響不僅僅在于信息產業格局,還會對全球生活和經濟都產生重大影響。國家最近提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我始終認為,電子信息產業仍然是戰略性、基礎性的,對國民經濟影響巨大,而上述三項是電子信息產業最前沿的三個技術,它們肯定對社會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 1
- 2
- 總2頁
來源:《中國電子報》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931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