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人士向記者分析,目前美韓兩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報價一般在20~25美元/公斤,而扣除運費、關稅等,出廠價僅在15美元/公斤左右,“這個根本是做不到的,據我估算他們的成本應在25美元/公斤,這顯然是虧本傾銷!
“更令人擔憂的是,最近幾天,已經有國外多晶硅企業提出零報價,進口方只要支付10美元左右的貿易費用就能買到一公斤多晶硅,雖然數量有限,但用意絕對是為了擠死中國企業!眹鴥纫患叶嗑Ч杵髽I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2009年之前,我國多晶硅產量僅千余噸,90%以上需要從國外進口,這時,國外巨頭控制著生產技術,也形成了統一的價格聯盟,2008年,多晶硅的價格曾一度高達400美元/公斤,而自2009年之后,隨著江蘇中能、江西賽維等企業的崛起,價格一路狂跌,如今市價每公斤僅在20多美元。
“一方面是因為技術革新使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則因為中國多晶硅企業的崛起打破了國際巨頭壟斷,使得他們不得不結束了暴利時代!睙o錫尚德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
尚德人士認為,美韓企業之所以有能力對中國市場傾銷,皆因其背后有財團支持,實力雄厚,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從政府拿到了巨額補貼,可以填補低價帶來的虧損。
2010年1月8日,美國宣布了獲益的企業名單和免稅金額,美國6家最大的多晶硅制造企業中有4家榜上有名: Hemlock獲得1.4億美元,Wacker獲得1.28億美元,REC獲得1.5億美元,AE Polysilicon獲得4400萬美元。
此外,美國各州為吸引投資、擴大就業,也對多晶硅廠商提供了大量補貼。例如,密執安州2009年向Hemlock提供了2.6億美元的稅收減免,而田納西州為鼓勵Hemlock投資建廠,出資1億美元為Hemlock提供了基礎設施建設,還為Hemlock的雇員培訓提供了1100萬美元撥款。
而韓國也于近年推出了“綠色新政”,將投入460億美元,用于直接扶持清潔能源,將為企業提供研發資金、稅收優惠、融資優惠和出口信貸支持。韓國政府稱,2009~2013年期間在清潔能源的投入近千億美元,相當于GDP的2%。
國內多晶硅行業深處生死邊緣
由于外資巨頭的價格戰,已使得國內多晶硅行業深處生死邊緣。據多晶硅產業協會統計,目前已投產的43家多晶硅企業僅剩8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其余90%企業已經停產,而仍然開工的多數企業也在逐步減產,虧損運行。2011年12月,投資過10億元的浙江協成硅業有限公司已進入破產清算程序,而2012年破產的公司將會更多。
一位江西賽維銷售部人士認為,以美國Hemlock、韓國OCI等為首的海外巨頭的策略就是拿著政府的補貼,用低價傾銷中國市場3~5年,待擠垮中國多晶硅企業之后,再提高價格。
不過,江蘇一家大型光伏組件廠商對記者表示,他認為,如今的多晶硅市場已充分競爭,很難被巨頭壟斷,“對于我們這些下游廠商來說,上游企業的價格戰可以使我們拿到更便宜的原料,而且目前的成本已經下降到了這個階段,即便擠垮了中國企業,外資也很難為所欲為地提價!
“雖然很難提高到原先的400美元/公斤,但翻一倍提高到40~50美元/公斤,還是輕而易舉的!币晃欢嗑Ч杵髽I高管對記者說。
上述高管表示,早在上世紀90年代,歐美國家就曾對中國發起過一輪多晶硅的低價傾銷浪潮,所售價格遠低于其生產成本。中國多晶硅企業不堪打擊而全軍潰敗,最后只剩下四川峨眉739廠一家維持每年幾十噸的試驗性生產,這個廠最后以國家財政重點支持的峨眉半導體研究所的形式勉強存在。
而在中國多晶硅企業全軍覆滅以后,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原料98%都依賴進口。在本世紀初光伏產業飛速發展時,中國光伏產業原料受制于人,價格飛漲到400美元/公斤以上,這曾讓國內眾多企業苦不堪言。
一位晶澳太陽能人士認為,雖然下游企業希望獲得低價原料,但也不希望外資一家獨大,他說,在國內企業尚未崛起之前,從海外進口原料,不僅價格高,服務也差,有些企業拿到了次品也只能自認倒霉,而如今,外資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變。
該人士說,在2009年多晶硅價格暴跌之后,江蘇中能等企業都與客戶進行協商解除了此前的高價合同,也未要賠償,定金直接轉為貨款,而很多外資則拒絕協商,提出了巨額賠償,如無錫尚德就支付了2.12億美元的違約金給MEMC,這讓眾多國內企業負擔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