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能源貿易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教授專訪
要點一、非化石能源均具潛力 但重點關注天然氣
新浪財經:在這次中美貿易協商達成共識之后,美國主要會向中國出口哪些能源產品呢?
董秀成教授:最重要的幾類化石能源產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其中天然氣是最有可能大規模進口的。
圖為美國油氣出口歷史趨勢和預期發展(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
要點二、美國增加能源出口能否實現?船運管輸孰優孰劣
新浪財經:對于這些產品,您認為美國的出口潛力如何?
董秀成教授:
煤炭進口將少量增加
首先談煤炭。煤炭對中國的出口量是比較小的,但是目前來看是存在的。2017年1月至7月美國出口煤炭5190萬噸,其中出口到中國共403萬噸。中國從美國的煤炭進口占中國煤炭進口總量的2%,可見進口規模比較小。美國煤炭計入船運費用的成本約在每噸83.2美元。我認為煤炭將來不會成為中美能源貿易的主流,因為煤炭本身從生態和環保角度來說不具有優勢,它對環境的污染比較嚴重。美國對中國出口煤炭也應該強調優質煤,中國方面也需要進口高質量的煤。其次,中國本身是個煤炭大國,不僅可以實現煤炭的自給自足,還要限制產能。所以我認為煤炭不太可能成為未來美國對中國能源出口的主流,雖然也不排除每年會有一定的出口量。
石油進口不會大規模開展
第二類產品就是石油。石油包括原油和油品。去年中國有從美國進口的原油,最近幾年進口的增長速度也較快,但是美國自身是凈進口國,目前還沒有完全實現原油自給自足。所以總體來說,美國具有一定的出口潛力,但這個潛力不太大,未來不太可能大規模地向中國出口原油。
圖為美國石油進口歷史趨勢和未來預測,可見美國仍然是一個石油凈進口國(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
圖為美國原油產量歷史和預期曲線圖(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
對于油品,我們國內的油品供應很豐裕,現在基本上處于過剩狀態。不過其他的一些小產品,比如液化石油氣(LPG)的進口預計還會持續。從17年的數據來看,中國進口LPG占據總進口的比重大約是20%,這個比重還是可觀的。因此,美國的LPG和一些其他化工產品對于中國來說還是有出口潛力的。
天然氣最具有出口潛力
接下來就是天然氣了。我認為中美能源貿易的重中之重,影響中美能源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天然氣。在美國向中國出口的所有能源中,我認為天然氣是影響最大的。中國是一個大天然氣進口大國,2017年從美國進口的占比是2%。雖然這個數字還很小,但我們現在主要分析以后的潛力。為什么美國天然氣出口潛力大呢?因為美國的天然氣凈出口和天然氣的產能正在迅速上升。尤其是頁巖革命以后,美國需要尋求市場,除了中國以外也包括往歐洲和亞太地區輸送,所以這個出口潛力還是存在的。
圖為美國能源產量歷史和預期曲線圖(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
非化石能源出口存在可能性
美國的非化石能源也是值得觀察的,但是要想實現大規模向中國出口比較困難。因為美國在全世界生物質能源比較發達,所以我們可以關注乙醇。我國也在推廣乙醇汽油,并且我國乙醇產能不夠,而美國乙醇產量大,所以乙醇很有可能成為出口中國的產品。
中美能源技術合作關系或取得進展
最后我認為美國對中國出口技術類的產品(能源技術)也是有可能的。比如非常規能源開發技術(頁巖油和頁巖氣)、智能電網等等。這些出口對中國都充滿了吸引力,中美在這些領域有可能形成貿易合作關系。
新浪財經:會從哪些地區出口?美國會通過什么運輸渠道將資源輸送給中國?
董秀成教授:天然氣和石油一般有兩種運輸方式:一種是管道運輸;另一種就是海運?紤]到美國距中國路途遠而且跨洋過海,管道運輸不可能實現。從美國進口的所有能源產品的輸送基本上都是通過海運,而管輸的可能性沒有。煤炭的船運是比較成型的,一般港口都可以實現,而油是用油輪作為載體,通過專用碼頭完成貿易。中國有諸多專門進口油的碼頭,因此石油進口貿易也不存在設施障礙。天然氣出口也可以通過船運液化天然氣實現,且通常都是用專用的碼頭裝船,然后運到中國的LNG接收碼頭。
要點三、千帆競發造就進口多元化 美國油氣優勢在哪里?
新浪財經:通過這次擴大對中國的能源產品出口量,美國能否達到消減貿易逆差的目標呢?
董秀成教授:所謂貿易,不僅依靠于政府扶持,而且具有商業性。中美這次協商達成增加能源貿易的共識,最終的落實還要取決于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商業行為。而這其中涉及一系列情況,具有較大的復雜性和多變性。中美這次發生貿易摩擦,所謂的引子就是美國對中國存在貿易逆差。而通過能源貿易,是否可以實現逆差扭轉或大幅度減少逆差,確實具有一系列不確定性,需要未來雙方繼續努力。
中美雙方意愿積極,美國天然氣生產能力不成問題,但天然氣液化生產能力相對落后
政治層面來說,中美雙方都有積極的意愿:中國愿意多進口,美國愿意多出口,這是一種外交方面的意愿。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美國向中國輸送的能力到底有多大。這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天然氣的生產能力。關于生產能力,我現在不太擔心。長期來說,美國天然氣產能不存在大的問題。第二,液化生產能力。美國在這方面就比較落后了。因為過去美國長期進口天然氣,而美國的商業利益理念就是既然不需要,那就不去建造了。然而現今,美國卻面臨要加大出口量的情況,所以美國要加大力度建造LNG工廠來對天然氣進行液化。在這方面美國相對落后。雖然這幾年正在加速發展,但需要資金和時間的投入。美國企業首先要考慮融資方面有沒有問題,是否應該引入外資等。中國企業在資金上可能會提供支持,但這依然需要時間和規模。這是一個不確定性。
圖為美國天然氣產量將持續增加(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
LNG碼頭建設迫在眉睫
第二個不確定性就是專用的碼頭(LNG終端)。碼頭的建設也是很重要的。在天然氣液化之后,要想成功地裝上船進行運輸,就需要專用碼頭。美國現在雖然有天然氣專用碼頭,但是數量少,而且規模也比較小。比如現有的碼頭僅僅分布在阿拉斯加、路易斯安那和馬里蘭,數量很少。目前,美國正在加快LNG專用碼頭建設,當然并不只是為了中國而建,后續也可以為向歐洲以及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輸送天然氣。然而修建更多的碼頭需要資金和時間,需要與未來天然氣客戶對接。
美國天然氣雖然運送路途遠,成本高,但將具有一定價格競爭力
第三個不確定因素就是美國能源產品的競爭性。我們國家進口天然氣相對來說比較多元化,管道氣從中亞(主要是土庫曼斯坦)、緬甸、俄羅斯每年的輸送量都很大,而且東南沿海基本上都有LNG進口專用碼頭的布局,所以目前可以實現我國需求的天然氣供應方是很多的。因此美國的天然氣出口到我國,需要有價格競爭力,要有條件和其他國家的價格相抗衡。目前,在全球天然氣三大市場(美洲、歐洲、亞洲市場)中,美洲市場的價格是最低的,亞洲市場的價格最高,而歐洲市場介于兩者之間。
圖為美國原油和天然氣產量與油價關系(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
美國天然氣出口我國的劣勢在哪里呢?——主要是距離太遠。從東南亞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可能幾天就運到了,從中東和澳大利亞進口需要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但從美國運來,我預計至少得一個月的時間。這是從時間層面上來說。從距離上來說,因為路途遠,運輸成本會大幅度上升。能不能和中亞、緬甸、俄羅斯比;能不能和澳大利亞、卡塔爾、伊朗相競爭,都是不確定的重要因素。不過我個人判斷,由于美國天然氣成本低,對于向我國出口應該具有一定競爭性。盡管運輸成本高,但美國一個天然氣成本和當地價格較低,在美國著名的亨利樞紐交易形成的價格非常低,每立方米折合人民幣大約只有幾毛錢。我國現在從別的國家進口天然氣的到岸或邊境價格差不多是每立方米兩塊錢人民幣左右。如果按照美國亨利樞紐的天然氣價格為基礎,加上一定的液化費用和美國國內運費,再加上海運費用,估計到達中國的到岸價格差不多也就是這個價位,不會比其他國家高,甚至還可能低一些。
圖為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量歷史數據和預測(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
中國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尚不完善將成為制約因素
剛才是從美國的角度來分析。現在我們再從中國的角度來說。中國的需求是很強的,但是從美國進口也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第一個條件是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權衡,政治不是決定貿易關系的決定性因素。作為消費者,我們本著哪里便宜從哪里進口的理念,就像所有的商業交易,價格便宜我就愿意要。第二個條件是我國的基礎設施。比如互聯互通這方面,我國的管網就不像美國管網一樣全國暢通,四通八達,東進西出也沒有任何問題。中國目前還沒有這個條件。舉個例子,比如我從一個地方進口了液化天然氣,而天然氣進來以后就輸進管道。可能某一個地段的管道飽和了,那么在那一個地區就充裕,而在另外一個地區卻稀缺,這種情況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所以基礎設施不能互聯互通是影響進口能力的重要因素。當然,目前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飽和率比較低,這很大程度上和天然氣體制有關,少數幾家大型企業控制進口終端設施,而且彼此之間不能互聯互通。再加上全國天然氣管網不健全,沒有形成網絡,這才造成局部地區“氣荒”發生,但同時有不能借助國際市場迅速進口天然氣。這種體制性的障礙也會制約大規模進口天然氣。
此外,從美國進口了天然氣之后放在哪里,往哪里消耗,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管網全國聯通,那么局部缺氣也就不存在了。我個人認為,在這些條件的約束下,短期內中美之間形成大的能源貿易規?赡苄圆淮。
圖為美國向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出口天然氣的歷史和預期數額(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
美國對中國的能源出口幾年內或達到200-400億美元
現在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油氣規模按現行價格是大概不到100億美元,如果再加上煤炭,這個總額大概是100多個億美元。以上這些不確定性因素的解決都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未來美國對中國的能源出口規模,我個人推測很難超過500個億美元;蛟S經過幾年的努力,總額能達到200-400億之間,但是要想超過500億還是非常困難的。
要點四、 增加從美國的液化氣進口對中國有何影響?進口多元化與合作友誼需統籌兼顧
新浪財經:增加從美國的液化氣進口,對中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董秀成教授:
促進中國進口多元化,降低進口成本,推動能源轉型
第一個方面是如果增加從美國的天然氣進口,我國的進口格局將會發生改變,能源進口會進一步多元化,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因為多元化意味著更加安全。第二個方面是,從美國進口天然氣也符合我國長遠經濟發展理念和經濟戰略。天然氣相對來說更加清潔,能夠幫助我國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轉型。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局面。
中國能源的供應方多,取舍需要權衡
不過增加了從美國的進口,可能會帶來一個地緣政治的問題。因為我們同中亞、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存在長期合作關系,如果我們的消費能力沒有那么大,那么必然出現一個取舍問題。從哪兒多進口一點,從哪兒少進口一點,這個實際上也是會影響政治格局的。處理這個問題就需要運用智慧,如果處理得好,可以降低進口成本,而處理得不就容易影響政治關系。這一點也是我們需要警惕的。一方面強調多元化,另一方面也要同時注意同其他國家的合作關系。
來源:新浪財經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8-5/20185301653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