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國清潔空氣域市場規模將到20萬億。其中新能源汽車規模占7成,乘用車、中大型客車以及乘用車充電服務市場規模超14萬億。
由清潔空氣創新中心、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共同完成的《2030清潔空氣市場展望報告》(下稱《展望》),以2030年全國空氣質量達標為預期,預測了未來在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方面將發生的巨大變化,并以此為基礎,預測了相關重點領域的市場發展機遇,提出上述預測。
清潔空氣市場規模巨大,過去五年內,中國實施“大氣十條”,投入1.84萬億,拉動GDP增長2.04萬億,同時帶來近400萬的新增就業崗位。
要點速覽
到2030年,中國將持續成為全球清潔空氣技術最大的需求市場:
◎能源結構將大幅調整,煤炭消費比重削減超30%,清潔能源發展迅猛,占比將達到20%以上;
◎水泥、煉焦、煤炭采選、鋼鐵行業2030年生產規模與2012年相比分別下降約30%,玻璃行業、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行業生產規模也將會有大幅下降;
◎服務業GDP占比將超過60%,許多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專業服務將會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40%,相關產業如儲能、充電設施等快速發展;
◎PM2.5,SO2,NOX,VOCs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將會下降或超過50%。
未來1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14萬億
《展望》預測了六個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清潔技術領域的市場發展機遇。包括:燃煤污染治理、工業源VOCs污染防治、環境監測、移動源污染防治、新能源汽車,以及室內空氣污染防治。初步估算,六個重點行業或將實現超過20萬億的市場增長。新能源是市場規模最大的領域。
中國清潔空氣市場規模預測
《展望》預測,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年銷量將突破1300萬輛;新能源大中型客車將成為客車銷售主力。2018-2030年期間,新能源乘用車和新能源大中型客車帶來的市場空間將達13.9萬億元。
全國乘用車及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預測
具體在新能源汽車各方面都有表現。電池技術方面,投資重點在于純固態、碳納米管、石墨烯、高鎳層狀三元材料等新技術。在整車技術方面,重點在于新型碳化硅功率器件、空心高速軸承、輪轂電機等技術的更新發展。
為了跟上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步伐,預計在2030年新能源乘用車保有量在接近7000萬輛的情況下,其充電服務對應的市場空間在5100億元;且充電站將有可能向大功率充儲一體模式發展,大功率快速充電站將會普及。同時,無線充電、充電道路等新型充電模式也將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展望》還提到智能網聯汽車將是下一個發展方向,能帶動汽車制造、5G通信、電子信息、互聯網、人工智能、地圖導航等多領域共同發展,是中國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
除了新能源汽車方面,《展望》也在燃煤污染治理、工業源VOCs污染防治、環境監測、移動源污染防治進行了市場空間的預測。
◎ 超低排放:超低排放將成為燃煤發電污染物排放治理技術之中的主流并逐步向鋼鐵、水泥等行業擴展,釋放超過2800億元的市場空間;
◎清潔取暖:初始投資市場規模在2021年將累積到約7000億元,至2030年累積市場規模將超過9000億(若考慮燃料部分市場,則會增加到4萬億以上);
◎VOCs減排:到2030年,我國工業源VOCs的減排量約2000萬噸,由減排帶來的投資需求約8000億元;
◎環境監測:常規空氣質量監測體系的完善,網格化監測系統的建立以及未來VOCs監測的拓展所帶來的設備市場空間超過800億元,第三方運維市場有望突破500億元;
◎移動源排放控制:重型柴油車顆粒物防治,輕型汽油車尾氣排放控制、蒸發排放控制以及油品質量升級將產生約2萬億元的市場;
◎室內監測與凈化:室內空氣凈化市場增速迅猛,需求將超過1.7萬億元。
未來能源清潔化這樣走
《展望》以2030年在全國所有城市實現空氣質量達標為預期,設立了以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為約束的經濟發展模型,預測了未來的發展趨勢。按照模型模擬的結果,能源消費總量將會在2030年之前達到峰值。2030年中國煤炭占總能耗的比重降低至41.8%,化石能源占比降至77.4%,清潔能源占比達到22.6%。
關鍵時間節點中國能源消耗總量及2030年能源結構
其中清潔技術應用顯著提升。
《展望》預測全國電力行業發電總量逐漸上升,2030年將超過90000億kWh;其中可再生能源及其他清潔能源發電產能得到長足發展,在電力市場中所占份額超過40%,中水電、風電及核電成為主要技術類型;
而與之對應的燃煤火電發電量先增加后減少,2030年占比低于40%;燃煤超低排放成為燃煤發電技術之中的主流,占燃煤火電的比例超過99%;天然氣發電發展迅猛,發電量明顯提升;燃油發電產能逐漸減少,市場份額變動幅度不大。
2012-2030年中國電力行業發電構成變化
在未來熱力行業發展方向方面,《展望》提到清潔取暖包括天然氣、電、地熱、生物質、工業余熱、清潔化燃煤(超低排放)等技術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技術;除此之外,燃氣供熱飛速增長,燃煤供熱面積減半,基本消除散煤供熱。
具體而言,跟能源相關的行業都將經歷變化。
到2030年,煉焦、煤炭采選、鋼鐵、水泥行業2030年生產規模與2012年相比分別下降約30%。玻璃行業、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行業生產規模分別下降了17%和14%。精煉石油、化學工業、有色金屬等調控行業的生產規模增長受到一定的限制。
關鍵時間節點中國重點壓減產業變化
另外,在交通行業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中國將力爭在203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初步實現電動化轉型,《展望》預測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體銷量的比例超40%,完全自動駕駛車輛市場占有率接近10%。(【無所不能文丨蕓豆】)
2015-2030年的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網聯汽車數量普及及路線圖
來源:無所不能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8-4/20184231525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