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9時許,2017年泰達論壇全體會上,第一位上臺發言的政府官員——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就放出一劑猛料:工信部已經啟動禁售傳統燃油車的相關研究。
政府主管部門這樣的表態觸動了汽車行業的神經,媒體迅速報道、企業思考對策、專家表明意見,一時間“禁售燃油車”成為了本屆泰達論壇乃至汽車行業的焦點話題。
辛國斌的原話是:許多紛紛調整發展戰略,在新能源產業加快布局,搶占新一輪制高點,一些國家已經制定了停止生產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工信部也啟動了相關研究,也將匯同相關部門制定我國的時間表,這些舉措必將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環境和動力發生深刻變化。
就辛國斌的這段表態,記者在之后一天多的時間里聽到了不同聲音,也采訪了多位專家和企業代表。
“這是政府在釋放明確的信號,全力推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闭憬毓杉瘓F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金良告訴記者,“從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看,國家有必要給企業制定一條清晰的路線?梢灶A見,未來新能源汽車會主導汽車產業,之前很多車企遲遲未動,如今政策作用力加大,傳統車企必須跟上步伐。吉利會依照自身的新能源發展戰略,為用戶提供不同動力系統的車型!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稱,工信部提出“禁售燃油車”符合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規律,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已經提出了禁售燃油車的計劃,我國政府這樣的表態是負責任的,也符合產業發展規律。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汽車產業在降油耗和發展新能源汽車上的壓力更大,執行時間點要經過科學的測算,2035年~2040年比較合適。
記者也聽到了反對意見,一位行業組織的領導告訴記者,政府部門這樣的表態有些不切實際,按照我國燃油車2800萬輛的體量,未來10年、20年就全部轉化為新能源汽車的困難太大,禁售燃油車會對現有汽車工業造成很大沖擊,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需要更多考慮產業利益,不能輕易被一些國家的思路左右。
不管禁售燃油車最終會在何時實現,這種表態釋放出的信號,汽車企業特別是以生產燃油車為主的傳統車企已經接收到了。記者在論壇現場與長城汽車的參會代表交流,他告訴記者,政府這樣的表態對于企業很有指導意義,他請教某行業專家解讀后,頓時感到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更大了。
除了行業人士對燃油車禁售的分析,記者也察覺到其中的兩層含義。第一,燃油車禁售與雙積分政策有密切聯系,政府部門或許是想通過“燃油車禁售”表明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平息雙積分政策的爭議。
今年6月工信部發布雙積分管理辦法第二輪征求意見稿,以德國為首的外資車企頻頻向政府部門施壓,德、日、美、韓四大工業協會致信工信部,要求延期實施該政策或放寬標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代表中國車企向政府部門表明意見,希望雙積分政策能夠延期一年執行。此后,汽車行業關于雙積分政策該不該延期的爭論一浪高過一浪。8月底,有接近工信部的人士稱,新能源積分確定將延期一年執行,一時間,輿論普遍認為政府部門對外資車企做出了妥協。
而就在雙積分政策即將發布的時間點上,工信部拋出了禁售燃油車的說法,言下之意或許是: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問題上,政府的決心很大且路線沒有動搖,即使雙積分政策給企業留出一定的準備時間,但從長遠來看,企業的壓力不降反升,誰不做新能源誰就會被淘汰。
第二層含義是告誡企業靠合資應對雙積分政策,不是長久之計。
盡管雙積分政策尚未正式發布,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資潮已洶涌而至。企業設想的路線是,傳統燃油車繼續做,再另起爐灶做新能源車,用新能源正積分平衡燃油車負積分。江淮與大眾、眾泰與福特、東風與雷諾-日產聯盟,甚至長城與御捷的合資都是這個思路。工信部雖然沒有對這樣的做法表態,但或許“禁售燃油車”的提法明確指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企業短期內或許可以靠新能源積分平衡油負積分,但長期來看絕對行不通,政府部門要管控每一輛車的油耗和排放,給每一輛車設定技術門檻,而不是只看平均值。
此外,政府部門旨在通過禁售燃油車,解決當下的汽車產業的結構性過剩問題。辛國斌在發言中指出,我國汽車企業數量眾多,但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散、小、亂一直是困擾汽車行業的問題。許多企業并不掌握核心技術但盲目鋪點,近年來國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這幾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雖然取得重大進展,但現在也出現結構性過剩的苗頭,必須引起業界的高度重視,認真加以防范。
來源:中國汽車報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9/20179121721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