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6日,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2017版《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簡稱《能源展望》),在北京正式對外發布。
煤炭、油氣、非化石三分天下
報告指出,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呈現清潔、低碳化特征,清潔能源(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是2030年前新增能源主體,2030年后逐步替代煤炭,2045年前后占比超過50%。2050年煤炭、油氣和非化石能源將呈三分天下的局面,石油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需求6.9億噸,天然氣在2014年前為高速增長期。
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持續增長,2015年達到175億噸油當量,較2015年增加27%;能源消費強度持續下降。在展望期內,能源需求增量的91%為清潔能源(包括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2050年全球清潔能源占比達到55%,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28%。
報告稱,在展望期內,世界水電溫和增長,年均增長1.1%,2050年較2015年增加45%;核電年均增長1.2%,亞太地區占全部增量的78%;風電年均增長5.9%,光伏年均增長6.5%,其他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長4.7%。在此期間,可再生能源將占一次能源需求增量近一半,報告稱,2050年,煤炭需求較2015年減少8.2億噸油當量,石油需求增加4.4億噸油當量,天然氣需求增加15.2億噸油當量,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22.5億噸油當量。
能源發展趨勢變革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規劃計劃部總經理楊華在致辭中指出,能源發展有自己的特定規律,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能源相關技術成熟度、政策環保力度等息息相關。當前能源發展正處于變革期,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交互。確定的是能源發展趨勢必將向清潔、低碳、高效、安全和智能化方向發展,不確定的是不同國家的路徑和節點會有差異,各國能源政策的調整以及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等不確定因素都不會改變世界能源發展大趨勢。
中國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為指導穩步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能源消費增速大幅放緩,能源結構加速改善。鑒于中國在世界能源消費和生產中的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能源消費增速和結構性變化必將對世界能源發展軌跡產生較大影響,將引領全球能源清潔低碳發展大趨勢。
世界能源市場展望
對于2050年前的世界能源市場,該院能源產業分析師劉暢認為,世界能源已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多元、低碳、清潔、高效、安全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鶞是榫跋,能源全行業技術快速發展,能效水平穩步提升,新能源成本不斷下降;新的商業模式使更多的人消費能源更為便利,推動能源分布式發展。短期能源市場供需寬松的格局難以轉變,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性不斷提升,化石能源面臨巨大挑戰。
世界石油需求增速逐步放緩,2050年達到48.2億噸,需求增量全部來自非OECD國家;OPEC國家是展望后半期供應增量的主要提供者。2050年世界天然氣需求約為5.1萬億立方米,增幅約48%;非OECD國家占增量的85%。世界煤炭需求已進入下降通道,2050年較2015年減少22%。其中非OECD國家煤炭需求在2030年前后達峰。
中國能源市場展望
對于2050年前的中國能源市場,該院能源分析師王利寧認為,長期能源發展主要受人口、經濟、技術、政策、環保等因素影響。技術是推進能源發展、能源轉型的根本,政策引領能源轉型的方向。2030年前能源相關技術發生革命性突破可能性較低,能源的變革性突破仍在孕育中。但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將穩步發展,對傳統能源的替代會逐步顯現。中國能源生產、消費、技術和體制革命將穩步推進。
石油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需求6.9億噸。交通用油也在2030年達到3.8億噸的峰值水平;其中,柴油需求逐步下滑,汽油需求在2025年前后達峰,航煤需求將保持增長。天然氣需求在展望期內穩步增長,且2040年前為高速增長期,需求增長主要在電力、工業和居民等部門。中國原油產量在2030年前維持在2億噸水平,之后逐步下滑。2040年前天然氣產量將較快增長,2050年產量在3800億立方米左右。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8/20178171740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