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將建設“四縱四橫”城際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網絡,新增超過800座城際快速充電站。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換電需求。
下調整車補貼,上調充電樁補貼。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健康發展,很多城市近期調整了補貼政策。
據了解,包括北京、唐山、貴陽、廈門、石家莊等30多個省市,都在政策中明確了對充電樁的補貼額。
從建設滯后到“適度超前”,業內預計,未來三年充電樁產業將迎來大發展,市場規模達千億級。
充電樁數量“大爆發”
根據國家政策,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額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單車補貼額的50%,而到2020年,個人購純電動車補貼將完全取消。
按照這一政策,各城市調整了對新能源整車的補貼額度。
以深圳為例,純電動乘用車續航公里在100-150公里之間的,每輛補貼標準從去年的2.5萬元下降到今年的1萬元,150-250公里之間的從4.5萬元降到1.8萬元,大于或等于250公里的從6萬元降到2.2萬元。
此外,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新能源整車補貼標準,也出現了大幅下調。
與之相對應的是,各大城市開始積極發展充電樁。
以北京為例,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建成約9.23萬個充電樁,形成六環內平均服務半徑5公里的公用充電網絡,且充電樁網絡下半年繼續擴建。而根據目標,北京將在2020年前建電動汽車充電樁約43.5萬個。
其中,私人自用領域建成約6.5萬個,配建比約為75%;社會公用領域,聚焦商場商圈、交通樞紐、寫字樓、高速公路服務區、公園景點、加油站等公共停車區域,建成1873處,約1.70萬個,基本形成六環范圍內平均服務半徑5公里的公用充電網絡。在公共專用領域,建成充換電場站1190余處,充電樁超過1.03萬個。
據介紹,今年北京計劃新建3000個公用充電樁,并研究對新建建筑配套停車場的充電樁數量進行固定配比。
而根據北京市發改委下發的《北京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16-2020)》,將在2020年前建電動汽車充電樁約43.5萬個,有效保障到時6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到2020年,城市核心區、通州新城、亦莊、延慶冬奧區域等重點區域充電服務半徑將小于0.9公里。
換句話說,北京將在未來數年迎來充電樁數量“大爆發”。事實上,除了北京之外,多地對于充電樁的建設都積極性頗高。比如,到2020年,上海市新能源車輛充電樁規模至少達到21.1萬個;廣東將建成分散式充電樁約35萬個。
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6月,全國范圍內各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171609個,相比2015年底的4.9萬個翻了3倍以上。
而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2017年內計劃建成充電樁90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10萬個,私人充電樁80萬個。
此外,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將建設“四縱四橫”城際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網絡,新增超過800座城際快速充電站。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換電需求。
30多省市出臺補貼政策
根據國家能源局和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聯合編制的《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年度報告(2016-2017)》,目前已有30多個省市出臺了充電設施建設補貼政策,加大了補貼力度,補貼最高達設施投資的30%。
統計數據顯示,城市充電樁建設補貼政策大致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按照投資總額或者投資額進行補貼。
比如,根據《北京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16-2020年)》,北京市對符合相應條件的公用充電設施給予不高于項目總投資30%的市政府固定資產補助資金支持。
類似的還有唐山市,根據當地政策,按照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20%給予一次性補助。貴陽對完成充電設施建設任務的企業,按照不超過總投資額10%的比例給予建設單位獎勵。另外,廈門對新建的公共充電設施,按充電站設備投資額的20%給予財政補助。
第二類是進行定額補貼。比如山西晉城規定,交流充電樁補貼0.3萬元,快充站補貼60萬元,公交充換電站補貼100萬元。
第三類是按照功率給予補貼,這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方式。
新近調整補貼政策的深圳市就是如此,此外,今年也調整了補貼政策的南京市,補貼交流充電樁每千瓦600元、直流充電樁每千瓦900元。
第四類則是在建設補貼的基礎上,還疊加運營補貼。比如上海對公交、環衛等行業充換電設施按0.1元/千瓦時標準補貼,千瓦充電功率每年補貼電量上限為2000千瓦時;其他公用充換電設施按0.2元/千瓦時標準補貼,上限為1000千瓦時。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8/20178101754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