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業內預計2015年我國電動汽車銷量將達22萬臺,同比增長162%,實際產能將為5GWh,而動力鋰電池需求約達12.55GWh,產值約合250億。未來10年,我國動力鋰電池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600億元。
據悉,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過7萬臺,在其拉動作用下,我國動力鋰電池產業規模達120億元,同比增長200%以上。2015年1至3月,我國鋰電池產品產量為10.4億自然只,同比增長約為3%,遠未與新能源汽車300%的增速匹配,動力鋰電池產能遠未滿足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需求,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現在動力電池基本上只要能造出來,銷售出去的問題不大!睒I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電池研究和生產企業眾多,但總體實力不強,產業鏈條不完整,還面臨著國外企業進入中國給我們造成的壓力。
華霆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介紹,目前日韓企業在生產成本和技術上都整體領先于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一位電池技術專家表示,現階段國內動力電池 企業的生產成本大約是2元每Wh,按照容量為25kWh的動力電池計算,成本大約在5萬元左右。
這樣的成本明顯高于LG、三星等韓國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據介紹,韓企的成本已降至1.8元每Wh以下,這意味著同樣是25kWh的動力電池,其成本將會低于4.5萬元。
目前,中國前10強企業的產銷量總占比僅為78%左右,中國企業普遍缺乏規模優勢,且未來一段時間內這種狀況恐較難改變。在規模效益不足的情況下如何維持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是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一道亟待解決的課題。
鉛酸企業轉型布局鋰電
另一方面,良好的市場前景使得曾經的鉛酸電池企業也紛紛轉向,開始加大在鋰電動力電池領域的市場布局,自2015年以來,已有包括猛獅科技、駱駝股份、雄韜電源等鉛酸電池上市企業開展鋰電領域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與國內其它鋰電池企業所不同的是,傳統鉛酸電池轉型鋰電擁有多方面的先天優勢,一方面,這些鉛酸電池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較好的現金流,這意味著在布局鋰電業務時往往具備較好的資本基礎;同時,這些企業在品牌知名度、客戶認可度、技術研發水平、渠道建設與累計等方面都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這也會成其開拓鋰電業務的重要砝碼。
事實上,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儲能,目前都仍處于市場前期導入階段,留給國內企業的市場空間還很充足,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在關鍵供應鏈環節的布局有利于搶占優勢資源,最終在產能規模、產品性能、市場價格等方面形成自身綜合競爭力。
然而,產業鏈的布局對于上市公司本身在資本、企業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較為嚴苛的要求,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這些鉛酸電池上市公司在兼并購和市場布局時不能在標的企業選擇、產能規模的設定、企業內部管理等方面形成良好的把控,則有可能會在市場轉型時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5-9/2015910167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