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上半年,在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帶動下,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總體保持快速增長,發展動力十足,成為工業制造業的新增長點。預計下半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增長的基礎和動力進一步趨穩趨強,全年高端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左右。傳統工業時代已一去不復返,電源企業應好好把握制造業轉型升級之良機,爭取在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得到更全面的應用。
在全球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加速推動下,高端裝備制造業正在成為各國科技創新投入的重點方向。近年來,政府對于高端裝備制造業越發重視,打造自主高端裝備制造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目標提出,到2015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要超過6萬億元,力爭通過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體系,基本掌握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關鍵核心技術,產業競爭力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到2020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銷售收入,在裝備制造業中的占比提高到25%,工業增加率較“十二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將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從近年來中國高端裝備自主研發的成果來看,無論是已經成為國內重要出口軌道裝備的高鐵,還是逐漸成熟的國產北斗導航系統,以及不斷創新的國產大飛機,都證明我國在高端裝備技術領域有了全面的進步
航空航天設備保持較快增長
2014 年上半年,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22.1億元,同比增長14.5%,增幅較2013年同期回落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41%,增幅較2013年同期回落5.7個百分點;完成出口交貨值79.2億元,同比增長10.6%,增幅較2013年同期回落8.2個百分點;產銷率為98%,較2013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海洋工程裝備增長加快
2014 年上半年,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38.2億元,同比增長12.7%,增幅較2013年同期提高10.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83.1%,增幅較2013年同期提高115.9個百分點。
近幾年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具有較好發展基礎。我國已基本實現淺水油氣裝備的自主設計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形成品牌,深海裝備制造取得一定突破。
軌道交通裝備增速大幅提高
上半年,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709.6億元,同比增長31.14%,增幅較2013年同期提高39.25個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設備、城市軌道交通設備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1.9%、10%;實現利潤148.5億元,同比增長61.24%,增幅較2013年同期提高67.07個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設備、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利潤分別同比增長65.6%和同比下滑19.1%;完成出口交貨值32.4億元,同比下滑1.84%,其中鐵路運輸設備、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出口交貨值分別同比下滑0.2%和同比增長223.7%;鐵路運輸設備、城市軌道交通設備產銷率分別為95.4%和92.3%,較2013年同期分別下滑0.5個百分點和提高2個百分點。
工業機器人行業高速發展
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目前已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200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僅約為1500臺,到了2013年需求量達到了28200臺,在10年的時間內增長了13倍左右。據預測,201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8萬臺左右,與日本并駕齊驅;2015年的需求量將達到3.4萬臺,將超過日本3000臺左右;2016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工業機器人已開始悄然而快速地走進大小工廠生產線。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國工業正迎來以數字化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生產變革。這些形態各異的工業機器人,實際上是生產自動化設備的“形象稱呼”,由于“機器換人”不斷加快,普通工廠生產車間的生產和管理變得更快捷、高效,我們正在引來“智能工廠”時代。
電氣機械行業增長較快
上半年,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發電設備產量同比增長2.9%,其中,汽輪發電機產量同比增長6.8%,風力發電機組產量同比增長28.5%,水輪發電機組產量同比下降21.1%。輸變電設備中,變壓器產量同比增長6.9%,電力電纜產量同比增長2.4%。
機床行業呈恢復性增長態勢
2014年上半年,金切機床產量同比增長5%,其中數控金切機床產量同比增長18.5%;金屬成形機床產量同比增長5.2%。金屬切削工具產量同比增長15.7%。
高端裝備制造發展存在問題
盡快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但在例如海洋石油工程裝備、高端儀器儀表、機器人制造、基礎技術、基礎機械和基礎元器件發展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依然有很大差距。
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盡管中國海工裝備在自主設計及核心技術方面有所突破,但與歐美企業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體現在研發設計和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依賴國外;尚未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制造能力,基本處于產業鏈的低端;配套能力嚴重不足,核心設備和系統主要依靠進口等。而此前進入拉美市場的挪威、荷蘭和美國等國的海工裝備類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已經從進行平臺總裝等附加值較低的領域退出來,轉而進入到涉及核心裝備建造、運營服務等附加值較高的核心領域,即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領域。核心設備的建造將成為中國船舶制造,以及海洋裝備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
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在經歷了(3~4)年的高速增長之后,近兩年進入市場調整期。特別是自升式鉆井平臺市場需求下滑趨勢明顯,對以承接自升式平臺為主的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不利,為此,必須加大力度提高在海洋工程裝備高端市場的競爭力。
高端儀器儀表市場以外資企業為主,傳感器等高端儀器儀表種類繁多,可廣泛應用在商用、民用、工業、軍用、汽車和航空航天等領域。目前,相比于國外儀器儀表巨頭,如霍尼韋爾和精良電子等,中國儀器儀表行業仍處于散弱格局,普遍體量偏小。以傳感器為例,2015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將達1 500億美元,其中國內預計將達1 100億元,但是國內市場仍以外資企業為主,外資企業占據67%的市場份額。
工業機器人方面,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主要體現在:一是在軟件方面,沒有形成一套自主的理念和系統,即使購買國外的軟件,還是很難做出附加值高的產品;二是在硬件方面,核心零部件主要依靠進口,成本無法降下來;三是軟硬件之間的細節配合亟待提升,最易出故障地方主要是機械部分、軟件沖突,軟硬件配合度不高;四是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不高。2013年,國內工業機器人自主品牌占比僅4%,獨資及合資品牌占比高達96%。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442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