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今年7月1日前后核準的光伏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1.15元和1元。這標志著國內市場真正啟動,利好光伏產業發展。
根據通知,今年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產、發改委尚未核定價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統一核定為每千瓦時1.15元;今年7月1日及以后核準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以及今年7月1日之前核準但截至今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產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除西藏仍執行每千瓦時1.15元的上網電價外,其余省(區、市)上網電價均按每千瓦時1元執行。發改委還表示,將根據投資成本變化、技術進步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光伏標桿上網電價。
光伏標桿上網電價,低于此前部分地方確定的光伏電價標準。據記者了解,江蘇規劃每千瓦時1.4元,青海省是每千瓦時1.15元,山東省標準略高,計劃2010年投產的電價是每千瓦時1.7元,2011年投產的電價是每千瓦時1.4元,2012年投產的是每千瓦時1.2元。
盡管低于地方標準,但標桿電價的出臺意義依然重大。此前,我國對光伏產業的扶持,一直停留在補貼安裝上,如推出“金太陽”工程等,上網電價問題卻遲遲沒有解決。
分析師孫立平認為,市場對發改委的定價可能偏低早有預期,但考慮到地方政府或有所補貼,所以短期對企業影響不大。此外,較低的基準定價對企業的影響會由于企業控制成本的能力而有所不同,因此有助于加速光伏行業優勝劣汰的過程。
國內市場真正啟動的標志,因為光伏標桿電價的出臺時間早于市場普遍預計的2012 年-2013 年。而且從經驗上來看,上網電價法出臺以后,國內的風電市場正式啟動。
但不可忽視的是,由于標桿上網電價與光伏發電成本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地方財政仍存在一定的壓力。據業內人士測算,以青海為例,該地區計劃的光伏發電安裝總量為800兆瓦,若按照1.15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標準,則需補貼130億,對于財政收入在200億元水平的青海來說,有一定難度。
在標桿上網電價出臺的同時,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路線圖也越來越清晰。據記者了解,有關部門擬定到2015年,太陽能裝機容量達到千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在用戶側實現平價上網;到2020年,太陽能撞擊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以上,實現發電側平價上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1-8/201182946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