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滬高鐵開通以來,負面新聞不斷,溫州特大軌道交通事故后,上座率一跌再跌。鐵路安全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相關部門也意識到了其嚴重性。
近日,鐵道部決定,嚴格執行鐵路建設項目工期,尊重工程建設的客觀規律,科學合理地確定工期安排,不得隨意壓縮工期?陀^來講,盡管經歷了從引進吸收到消化再創新的陣痛,中國高鐵確實走上了基于引進消化基礎之上的民族品牌創新之路,并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但是,與制度建設、企業文化、標準制定以及技術創新模式等相比,高鐵建設速度的提升是否已經使之陷入了“高處不勝寒”的境地呢?面對效率與安全之爭,中國高鐵該如何權衡呢?
安全與效率的抉擇
“是時候該慢下來了,”一位來自于中鐵電氣化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高級工程師這樣說道,“中國高鐵發展得太快了,開通時間比之前2012年的開通計劃提前了一年。盡管高鐵的發展具備了基本的架構與模式,同時列車中各個系統的測試工作也基本完成,但對于環境的適應性、突發情況的應變性等指標確實需要時間來不斷磨合與細化完善!币悦磕昀讚魹暮︻l發的6、7月為例,中國高鐵恰恰錯過了這一測試列車可靠、安全運行指標的黃金時間,正式載客運營之后時而發生的列車故障就不足為奇了。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曾指出,按照綜合調試的基本原則,京滬高鐵起碼應按照時刻表聯調聯試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這樣,包括固定設施、移動設備、控制以及運營管理等高鐵子系統之間才能得到充分的磨合,將中國高鐵順利駛出“雷區”。
經歷了僅耗時兩個多月的“磨合期”,京滬高鐵正式運營。與高鐵安全保障一樣尚待完善的列車維護、服務體制等,也匆匆“上馬”。在采訪中,大多數鐵路專家都用“匪夷所思”、“不可能發生的錯誤”等詞匯形容此次動車追尾事故,但是這場悲劇背后的諸多疑問正是對中國高鐵建設體制的拷問。進一步提高和改善高鐵的安全保障,涉及到包括機車系統、通訊系統、路軌系統、管理系統、服務系統、救援系統等方方面面。有專家呼吁,應在高鐵上配置安全帶、逃生設施等,同時制定和完善各種救援預案,改進高鐵的救援服務。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1-8/20118171047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