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開始,煤電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今年夏天,我國迎來了一場嚴重的電荒,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稱其為“2004年以來中國所面臨的最大一次電荒,范圍和深度前所未有”。
然后,作為能源大省的內蒙古,大量的富余電力“窩”在省內輸不出去,多家電企只能限量發電。一南一北,一“荒”一“堵”將當下這場“結構性電荒”詮釋得淋漓盡致。南方一些省區因為缺電而拉閘限電,內蒙古富余的電力卻“堵”在區內,輸不出去,優質的風力資源被無端浪費,齊來生很是“心疼”,覺得就像是“把牛奶倒進了垃圾桶里”。
“風電三峽”限電
據內蒙古電力公司介紹,蒙西電網目前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富余電力約有650萬千瓦。由于外輸通道受限,的確存在一定的風電棄風、火電限電現象。其實,內蒙古限電現象不單發生在今年,只是在“2004年以來中國所面臨的最大一次電荒”的背景中顯得更為扎眼而已。
內蒙古有著豐富的風能資源,在國家鼓勵發展清潔能源的政策引導下,內蒙古風電裝機排名全國第一,儼然是陸上的“風電三峽”。然而,由于蒙西電網外輸通道有限,布局于此的電力企業卻常常遭遇限制發電的“憋屈事”,限電棄風已經成為風電企業經營的常態。加之內蒙古地處高寒地區,每年的供暖期長達半年,這也限制著風電發揮能量。
內蒙古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限,自身用電量小。加上國家不斷對高耗能產業進行調控,當地電力整體性、大范圍的窩電現象愈發普遍。 富余的電力在當地消化不了,又沒有足夠的電網通道把電送出去,限電自然成了一種最無奈的選擇。
據了解,2010年,龍源電力在內蒙古投產有6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風電機組,如果不受限電影響,可發電16.5億度,而實際發電只有13.2億度,少發電3.3億度,相當于損失了1.65億元。 其實,根據可再生能源法,電網企業應當對取得行政許可或者報送備案的風電企業的風電全額收購,但現實卻并不樂觀。
由于風電本身的不確定性,加上目前我國風況預報等技術支持系統尚不完善,這些都給電網的調峰、電壓控制帶來挑戰。更重要的是電網外輸通道受限,很難將風電全額接收。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1-6/201161176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