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浮了兩年的價格低谷后,光伏市場價格再度揚起。從2010年三季度起,國際光伏市場峰回路轉,形勢突然好轉。伴隨全球經濟的回暖,特別是光伏系統集成商們趕在德國光伏補貼政策下調前,紛紛下單,全球光伏需求大增。全球光伏研究機構Solarbuzz的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太陽能光伏市場安裝量達到創紀錄的18.2GW,比2009年增長139%。
作為光伏產業的核心原料,多晶硅的價格也因此水漲船高,從2010年7月份的56美元/公斤大幅上行到2010年底近100美元/公斤。
占全球光伏市場10%份額的光伏龍頭企業,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的業績表現堪稱風向標。2011年開春以來,無錫尚德銷往歐美的太陽能光伏組件數量持續攀升,供不應求,一季度銷售同比增長近50%。國內主要多晶硅廠商亦紛紛扭虧為盈,發布了業績閃亮的2010年報和2011年一季報。這究竟是意外事件造成的短暫回暖,還是全球多晶硅需求格局重新調整后,迎來了蘊含生機的第二個春天?
產能過剩迷思
一幅十年間國際多晶硅價格漲跌的圖表就能揭示,這是一個如同坐過山車一般刺激的行業。
由2002年開始,多晶硅的價格從約為10美元/公斤開始持續攀升,至2008年曾創出500美元/公斤的天價。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國際光伏市場急劇萎縮,導致上游的多晶硅廠商也不得不減產限產,國際多晶硅價格一直處于下跌通道,一路下滑至2010年4月的最低點50美元/公斤。
多晶硅產業鏈上下的從業大軍,亦隨著原料價格大起大落,由爆炸式增長步入“產能過!钡木骄。經歷了全國光伏產業園遍地開花之后,2008年四季度以來,中國約五分之一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生產商倒閉。經過這一輪瘋狂的擴張之后,多晶硅產業頭上一直扣著“產能過剩”行業的帽子。
2009年,國務院38號文《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 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中將多晶硅列為十大產能過剩行業之一。
但是,很多業內人士對此提出異議,認為產能跟實際產量是兩回事,甚至有人把所謂產能稱為“虛擬產能”。江蘇中能硅業公司副總經理楊方紹曾公開表示:“盡管國內多晶硅產能早就超過了下游企業的需求量,但實際產量不足!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截至2010年底,中國主流的西門子法多晶硅產能為7.07萬噸,產量僅為4.35萬噸,產能利用率只有60%。
產能利用率何以如此之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研究員謝晨告訴記者,國內很多企業在前兩年硅價很低的情況下,出于成本考慮,不能全面運轉。比如天威保變當時有3000噸的產能,但產量只有1000噸左右,“因為全面運轉起來的成本很高,特別是電費!
莫尼塔新興產業分析師告訴記者,多晶硅生產線從建設到投產一般需要兩年左右時間,再從投產到達產還需要一年多時間,因此企業短期內難以達到滿負荷運轉的產能。相比而言,國外多晶硅廠商的產能統計數據偏差沒有那么大,因為他們的新建產能沒有中國那么多。他認為,“2008年硅價低位運行一段時間后,如今國內多晶硅的產量肯定不是過剩,而是不足!
行業門檻調整
然而,國務院將多晶硅列為產能過剩行業,還有一層考慮是,在暴利驅動下,2008年國內多晶硅項目遍地開花,其高污染高能耗缺點暴露無遺。
2007年到2008年年初硅價高位運行階段,即使是一個產能1000噸以下的小廠,也能賺錢。全國各地蜂擁而上了很多小項目,其中許多小廠無論從環保角度,還是從產業規;慕嵌瓤剂浚隙ㄊ遣唤洕。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1-5/201154112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