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的出臺不僅是新能源領域的一次發展新機,更預示著電池行業作為新能源產業中的主力軍無可厚非的發展前景。但在“十二五”期間,中國的電池產業如不能攻克制約產業發展的幾座大山,重蹈中國家電業“追隨日韓、受制于人”的覆轍,便也不難理解。
迎來產業機遇
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議里,將中國汽車工業戰略轉型方向定位為純電動汽車。專家預測,國內新能源汽車到2015年的年銷量可能達到百萬輛。
作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受力面最小、落腳點最鮮明的一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某種意義上肩負了中國汽車工業翻身的使命。這絕非危言聳聽。
近年來,雖然中國的車企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并加大自主創新的資金投入,但其創新的熱點多集中于整車開發和傳統零部件生產。而我國的車企在與跨國汽車公司合資合作中,大多以引進資金、技術、管理和車型為主,但這種發展模式過分依靠國外,導致絕大多數國產轎車的核心部件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發展主動權被牢牢掌握在別人手中。
而與之相比,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掌握上,雖然與外企存在差距,但與之相比明顯要短的多。新能源汽車不但是中國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在全球資源緊缺以及環保壓力之下,各國均將其作為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著力點。
在全球產業發展方向、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核心技術差距相對較小等背景之下,新能源汽車被賦予中國汽車工業未來翻身的使命便顯得理所當然。
而換句話說,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的機遇就是電池產業的機遇。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組建之一就是電池,這給電池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使命,而壓在了中國電池企業身上的,則是沉甸甸的重擔。
莫入概念炒作
對于電池產業迎來的這一機遇,引發的電池業間對鉛酸蓄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爭論,爭論雙方各有觀點。
鋰離子電池支持者認為,鋰離子電池性能優越,用途廣泛,與鉛酸蓄電池相比,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自放電率小、無記憶效應和綠色環保等突出優勢,更重要的是,在日韓等國,已經對鋰離子電池作重點開發。
而鉛酸蓄電池的支持者則認為,雖然鉛酸蓄電池跟鋰離子電池相比,在性價比、綠色環保等到方面存有不足,但從技術層面講,這些不足完全可以得到解決,更重要的是,我國有著對鉛酸蓄電池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在技術、應用等環節都有相對較成熟的經驗,連此行業世界領先的日本企業也在坦言,鉛酸蓄電池在未來二三十內不可能被完全淘汰。
對于兩者間的爭論,筆者傾向于鉛酸蓄電池。在筆者看來,我國的鋰離子電池行業起步晚,技術水平相對落后,關鍵材料如隔膜和電解液都依賴進口,加上知識產權缺失等,使得鋰離子電池在生產上很容易受制于人,而技術上的差距,更使得我國在鋰離子電池生產應用上,不會在短時期達到動力電池的完美境地,自然也不會在短期內完全替代鉛酸蓄電池。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1-1/20111191750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