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行業要聞>>發展傳奇 三十年創造“深圳奇跡”正文

發展傳奇 三十年創造“深圳奇跡”

2010/8/27 17:00:10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三十年創造“深圳奇跡”

    8月27日,深圳迎來特區建立的三十周年的喜慶時刻,這三十年,深圳從漁村到退變成經濟發展重要城市的傳奇三十年。三十年,深圳用不斷耕耘收獲了今日輝煌的一刻。三十年,深圳用不辭辛苦的努力創造了一個有一個的奇跡。這片1953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載著改革的夢想,從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起步,經濟建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2009年,深圳市本地生產總值達到8201.23億元,比1979年增長979倍,創造了世界城市經濟發展的新速度。而以人均GDP計,2009年深圳就沖至1.36萬美元,達到國際公認的中等發達水平,位居全國大中城市之首。

    30年深圳日新月異

    經歷了曲折、突破和再發展,深圳用30年的時間,為中國改革不斷探索。而立之年,這座站在“3.0時代”新起點的城市,迎著全球金融風暴,在發展模式轉型的時代主音里再一次出發,正如明年夏天將在這里召開的大運會口號一樣——— START FROM HERE(從這里開始)!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這句話,激起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商人創業的熱情,啟發了無數中國企業奮起的夢想;這句話,從談錢色變的偏見與困局中脫穎而出,理直氣壯地高揚著效率與價值的大旗,讓一個民族邁向市場經濟的腳步勢不可擋。

    來自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的“沖破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的特區語錄,拉開了這塊神奇土地上經濟騰飛的序幕。

    試水,這里迎來別樣春天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30年,往事歷歷在目,深圳確實憑借政策的先機迎來了不一樣的春天。

    也許是巧合,就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同一天,一家名叫怡高電業廠的企業,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寶安縣石巖公社上屋大隊呱呱墜地,成了中國內地首批、深圳市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為什么選址深圳?香港怡高實業公司負責人馮志根是這樣解釋的:“當時我們在香港開出每天100元的薪水,也招不到一個工人;在深圳,我們打出月薪100元的牌子,工人們都搶著來做。勞動力便宜呀!” 深圳人至今仍然承認:“深圳制造業起步于當時港商、臺商們帶來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從那時起,深圳就拿下了多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一”:1979年,香港妙麗集團董事長劉天搭著自行車過羅湖關,在深圳開建全國第一家合資酒店;同年,泰國農牧業大王謝國民取得了深圳市“001號”中外合資企業營業執照……

    轉身,這里通往中國硅谷

    要繼續發展,深圳的企業是敏感的,也是自覺的。當土地、人口、環境、資源難以為繼的時候,宿命般的轉身必定會悄然而至。20年“筑巢引鳳”之后,“三來一補”企業面臨著兩種選擇:要么向高新企業轉型,要么自動關閉或者外遷。

    在傳統的制造企業還在猶豫不定之際,怡高電業廠已經提前轉身:2003年,怡高電業將研發部門從香港遷至深圳;2007年,又整體搬遷至龍崗大工業區,啟用“深圳全能電子有限公司”的新名稱,新廠占地8萬平方米,員工1800多人,年實現利稅4267萬元,成功完成由勞動密集型企業向高新企業的轉型,并躋身“深圳市重點扶持高新企業”之列。

    在深圳,像怡高這樣的企業,枚不勝數。帶著敏感的商業頭腦,身處改革開放的前沿,早在亞洲金融危機到來之際,深圳便或自發或被動地開始了領先于全國的轉型。

    從“三來一補”到“騰籠換鳥”,深圳走在了前面,成為全國創新型城市試點,并走上了“中國硅谷”之路———當年名不見經傳的華為、中興齊齊于全球開疆拓土,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被納入國家產業戰略布局,賽百諾成功研發出世界第一種基因藥物,朗科向歐美巨頭索取閃存發明專利費……一個又一個企業的成功,成為深圳華麗轉身的最好注腳。

    飛躍,這里打造文化名片

    經濟在騰飛,但深圳并沒有讓自己成為“文化沙漠”里的“經濟動物”。參觀過上海世博會的人都知道,在世博園城市最佳實踐區里,深圳并沒有展示自己的經濟奇跡,而是選擇了大芬村,這個著名的城中村的變遷史。細細品味,這種獨特的選擇意蘊深長———將文化產業作為自己的城市名片,深圳,不僅要做曾經的中國工業企業龍頭,還要做未來的文化產業重鎮。

    接單定做,批量復制,像流水線一樣生產油畫,是大芬自發形成的油畫產業模式;而從臨摹到畫框制作、裝配、托運甚至旅游觀光,大芬油畫村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每年油畫銷售額4億多元,其中七成出口到國外……大芬村的成功,似乎給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另一種啟發:文化創意產業,也可以是“騰籠換鳥”的一種選擇。

    在深圳,這樣的場所也是隨處可見,無論是娛樂文化與IT技術高度融合的A8音樂集團,還是“文化+旅游”的錦繡中華、世界之窗和歡樂谷、茶溪谷,抑或“文化+資本”的華強集團模式……正因如此,2009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全年增加值高達531.3億元,同比增長5.04%。

    “特區精神”名叫“創新”

    從一個“特”字開始,這個城市就注定了不平凡。30年前,這里要當“試驗田”,“要殺出一條血路來”,要“摸著石頭過河”,只有政策,沒有資金,怎么走?深圳想出了“招商引資”這種讓當時的中國舉國震驚的方式。 先行者,必定需要勇氣和毅力———這里,敲響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的第一槌,拉開了土地利用市場化的序幕;這里,率先實行招聘錄用、競爭上崗、合同用工,首開勞動力商品化的先河;這里,率先建立外匯調劑中心;這里,率先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股票,開資本市場之先河;這里,最早推行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推進股權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結構……

    有人做過統計,深圳30年,曾有過200多個國內“首次”、“率先”,創下并保持著多項全國“第一”、“之最”。 春江水暖鴨先知,“特”字的每一步,都帶著不一般的創新精神。

    走在中國經濟的前沿,身處中外貿易的前列,身負土地、能源、環境、人口壓力,接下來又要怎么走?靠“三來一補”發家的深圳,從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以貼牌代工起步,從先進制造業的低端環節發家,“壯士斷腕”般地選擇了升級、轉型,從自發到引導,從企業先行到政府跟進,深圳再次選擇了一條血路,向著高新技術、自主創新一路狂奔。

    大芬村的成功,可以被模仿;怡高的升級換代,也可以成為范例;華為的身后,緊跟著一大批后來者。顯然,除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為GDP添磚加瓦,深圳更深刻的意義在于當好“窗口”、“試驗田”、“排頭兵”和“示范區”。而創新,成為深圳重新出發的“公開秘密”。

 

相關專題:深圳三十年 新能源產業再迎新高http://www.mangadaku.com/news/23117.htm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發展傳奇 三十年創造“深圳奇跡”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0-8/201082717010.html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1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