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將能源消耗問題突出強調化,如何在新能源上下足功夫則是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近日,在上海,亞洲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全部風機并網發電。風電場34臺風機轉動巨大葉輪,將東海清潔能源源源不斷地送入上海市電網,這也標志著我國在海上風電領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并不容易。一直以來,迅猛發展的風電正遭遇著電網建設跟不上的尷尬,如同造了大量汽車卻發現沒有公路可供行駛一樣。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認為,我國風電裝機在連續幾年翻番增長的基礎上,未來10年還將保持超過20%的高速發展勢頭。如果以這個速度發展,對電網的需求將會更大更迫切。我國風電從發展初始就出現大規模、高集中開發和遠距離、高電壓的輸送要求,呈現出與國外風電發展模式顯著不同的特點,由此帶來的電網技術和經濟問題尤為突出,更為復雜。
風能前景在海上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看風能,風能發展前景在海上,海上風能將成為中國風能未來發展方向和制高點!币晃粯I內專家對海上風能的重要性如此評價。
我國海上風資源儲量非常豐富。根據最新風能資源評價,全國陸地可利用風能資源3億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風能資源,共計約10億千瓦,發展潛力巨大。今年年初,據國家氣象局完成的我國首次風能資源詳查和評價,測得我國5米到25米水深線以內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
海上風能的廣闊前景讓面臨可再生能源配額壓力的電力巨頭展開了激烈爭奪。由于東部沿海特別是江蘇等沿海灘涂及近海具有開發風電非常好的條件,各大電力企業“跑馬圈海”成風,中電投、國電(600795,股吧)、華電、中廣核、大唐、華潤電力、江蘇國信集團、德國索拉CCE紛紛介入。
5月份,國家能源局正式推出的國內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無疑是第一聲發令槍。華能、中廣核、神華等大型電力巨頭都已購買了標書,而各地政府、大小設備制造商、配套商等等市場利益主體也都積極躍身其中,招標結果預計9月底發布。
日前,國家能源局啟動了江蘇省4個海上風電項目的招標工作,并將于今年9月份完成投標工作。其海上風電上網定價政策“并非唯低價是取”的思路使得海上風電擁有比陸上風電更高的利潤空間,這也讓不少央企看到海上風電市場蘊含的巨大商機。
現在,海上風電正在成為中國風電領域的新寵。相比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具有風能資源非常穩定、不占用土地資源、對環境影響很小等優點。
看上去很美
雖然前景美妙,不過,欲速則不達。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海上風電猶如一個“早產的嬰兒”,在還沒有“發育完全”的情況下就匆匆面世,很多方面都潛藏著巨大的風險。或許,新一輪的產能過剩將在投資的歡宴中悄然醞釀。
相對于陸上風電而言,海上風電場建設不僅投資大、技術難度高,而且還要面臨海上浮冰、臺風等一系列不可控因素帶來的風險。
- 1
- 2
- 3
- 總3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0-8/20108201118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