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燃起”的低碳理念風靡全球! 2010年,無論是對中小企業還是對跨國公司來說,“低碳經濟”之路充滿商機。為了借力世博效應,長三角早就“兵”分多路“忙”開了……
專家忙論壇
上周,記者受邀采訪三個論壇,都是“碳論壇”。隨著“低碳世博”在世人面前精彩呈現,低碳、環保等理念越來越受推崇,“碳論壇”也越來越火。記者從網絡上略查一下,僅5月份的前半個月,全國各地召開的各種“碳論壇”不下數百個,長三角就有60多個,有網友形象地稱之為“碳5月”。
5月15日,記者參加了在滬舉行的“中國的城市化,讓世界更美好——和諧·宜居·生態”大型簽名建言暨世博主題論壇活動。據論壇主辦方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胡偉教授介紹,論壇邀請國內外低碳研究權威專家和國家相關部門領導演講,通過這個活動,博采眾家之長、凝聚全球智慧,找到更多更好的對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看法和建議。這個活動將持續到11月26日。
論壇很受好評。一位來自蘇州的公務員說,從論壇上獲得了很多國內外最新的低碳、節能、綠色、環保等信息。
胡偉教授說,西方已進入“后現代主義”時期,很多城市不再追求高樓大廈了,我們如何進入到一個新的理念當中呢?當然不是說不去蓋高樓了,是如何更好地去規劃和建設。
論壇上,講者與聽者互動,切磋、探討。
長三角各類“碳論壇”上,國內的專家學者踴躍普及低碳發展概念,踐行低碳責任。參加15日論壇和簽名建言活動的,光上海交通大學的專家教授就來了多位。 5月6日,“第96場工程科技論壇——低碳能源”在滬上舉行,來了8位院士,其中有翁史烈、謝克昌、曾恒一、余貽鑫等。
各類“碳論壇”另一個亮點是,國外專家學者成為常客,他們帶來了新的思考。
美國知名的生態建筑和城市設計專家大衛·格林伯格最近很忙,國內很多城市邀請他參加“碳論壇”。 15日的簽名建言活動中,他從“旁觀者”角度提出,城市設計并不只是建筑師的任務,應該由不同領域專家整合起來進行。他列舉了國外城市建設失敗案例,提醒中國不要重蹈覆轍。大衛誠懇建議,中國的城市建設不能拷貝西方做法,中國需要培養自己的專家。
“碳論壇”輿論引領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推動著低碳經濟健康發展。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0-5/20105181526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