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再生鉛循環經濟示范區日前在江蘇省邳州市正式啟動。這是邳州質量技監局繼創建全國優質板材生產基地、4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之后的又一個力作。
江蘇春興合金(集團)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再生鉛生產企業,具備年處理各類含鉛廢電池40萬噸、年產鉛及鉛合金30萬噸的能力,先后在廣東、福建、重慶、天津等地建立了獨資分支機構,在泰國曼谷、印尼泗水、越南海防以及我國香港地區相繼成立了跨國(區)錫、鉛冶煉廠和廢鉛酸蓄電池破碎分選廠,有兩個產品獲得國家免檢產品稱號,其規模在國內和亞洲均排前列。
邳州市質量技監局首先對企業的原輔材料、生產環境、技術裝備、工藝流程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改良和提升,邀請專家、學者參與,制定了《蓄電池光柵極板》、《錫合金》、《電纜護套合金鉛》、《蓄電池用鉛基合金》、《精鉛》等一系列企業和國家標準,并在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投資興建了污水處理、煙塵回收等環境保護設施,確保環保先行;其次是針對標準規定的生產工藝、質量控制要求以及檢驗檢測方法,開展全員強化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嚴格按照標準規定的要求進行生產、加工,同時加大標準實施的監督力度,全過程規范企業的生產行為;再次,在企業實現全面轉換、提升的基礎上,鼓勵企業在同行業中率先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0環境認證,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活力。此外,在質量技監部門的建議和協助下,在全國范圍內聘請業內專家和研究人員,成立了產品技術研發中心,不斷研究、更新、提升產品標準,指導企業科學生產,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在技術革新上,該公司擁有多項國家專有技術和專利技術,其中,機械化廢電池破碎分選設備制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無污染再生鉛新技術使我國鉛的綜合回收率由90%提高到96%,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從廢電池和鉛、錫渣中提取銻白的技術,獲國家專利;從鉛、銻、錫渣中提煉錫和錫酸鈉產品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在節能減排上,經過設立獨立的工序水循環利用系統,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0%(10%在利用過程中自然損耗),遠遠低于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規定的有色金屬冶煉水重復利用最低不小于80%的要求,實現零廢水排放等。在循環利用方面,該企業通過先進的技術裝備,實現了再生資源的內部循環利用。
2007年年底,邳州市政府決定,在江蘇春興合金(集團)有限公司現有的基礎上,建設國家級再生鉛循環經濟標準化示范區,打造以國家級旅游城市、銀杏博覽園、造林先進市、循環經濟示范區為構架的綠色城市,并于2008年年初正式進入了實施階段。
據邳州質量技監局相關人員介紹,按照循環經濟示范區規劃要求,新增投資5.42億元,今年6月至12月,將分別完成廢鉛酸蓄電池回收和機械破碎分選預脫硫工程、從再生鉛廢渣中提煉三氧化二銻和錫工程及國內最大的電動車電池生產線;2009年至2010年,完成年產25萬噸無污染再生鉛擴建和中國廢舊電池綜合利用工程。同時,將進一步擴展以無錫、廣州、廈門、天津、重慶等地為輻射中心的覆蓋全國的廢鉛酸電池回收網絡,形成社會性廢鉛酸蓄電池大循環,項目建成后,每年可處理廢鉛酸電池50萬噸,節約成本3540多萬元,新增利潤近1.38億元,成為規模企業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典范。
編輯:coco
來源:國家質檢總局網站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3/20083271155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