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受到外內兩種因素影響,行業生產出現較大波動。就外部因素而言,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及歐洲經濟增長乏力甚至衰退,這對我國出口貿易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從內因來看,我國經濟增長具有9年左右的周期性特征,經過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回歸到7%~8%的經濟增長速度也不足為奇,這也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和必然。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保經濟增長,需要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態勢有一個清晰準確的判斷。由于電力與經濟密切相關,本文將透過電力看經濟,透過用電量的增長可以準確把握宏觀經濟及產業、行業的發展狀況,分析經濟環境及宏觀政策對其發展的影響。
我國經濟步入“嚴冬”
在全球金融風暴的沖擊下,今年前11月全國用電量比去年前11月增長6.6%。說明我國經濟形勢總體上還是較好的。但今年10月份全國用電量比去年10月份增長-2.18%,這是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率在2007年3月高達23.88%,全行業(一、二、三產業)用電量增長率也達到23.48%。此后,它們呈起伏式下滑狀態,全行業用電增速下降到今年10月的-4.25%及11月的-9.52%。當前電力需求的疲軟預示著我國經濟步入“嚴冬”。
從三次產業的情況來看,11月份第一產業用電增速為-12.89%,第二產業用電增速為-11.12%,第三產業用電增速為4.98%,居民生活用電增速為-2.97%。第二產業用電的負增長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警示。若連續6個月的負增長,將意味著我國第二產業發展的不景氣甚至衰退。
從行業發展的情況來看,受出口影響,部分出口行業的用電量增速明顯下滑。紡織業的用電增速在2007年基本維持在10%左右,從今年3月份開始下滑,7月份為-0.4%,8月份為-0.7%,9月份為-0.79%,10月份為-9.49%,11月份達到-12.34%,已經連續5個月為負增長。國際經濟環境的不景氣及部分國家經濟衰退,還沒有看到紡織業出口好轉的跡象,很有可能在12月份還是負增長。由此可見,紡織業由不景氣即將進入衰退期。服裝鞋帽及木材加工家具制造業的用電量也在10月份分別出現-11.17%和-2.98%的負增長,11月份出現-7.8%和-14.6%的負增長,屬于不景氣時期。
由此可見,國際金融危機已經直接影響到我國部分行業的生產經營。盡管我國政府在今年下半年陸續出臺“出口退稅”政策,但很難扭轉這種下滑的局面。在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面前“出口退稅”政策顯得力不從心。
內需行業的狀況如何呢?2007年以來,黑色、有色行業的用電量增速基本上呈下降趨勢,達到10月份的-16%及-8.9%,以及11月份的-24.5%及-14.5%。11月份下降尤為明顯,10月份有色行業中冶煉鋁還保持5.88%的增長速度,而11月份下滑為-15.5%。黑色、有色行業的發展與房地產有直接的關聯。房地產業的不景氣導致對鋼材、鋁等產品的需求不旺。
在非金屬礦物制品行業中,其用電量增速的波動較大,但仍然呈下降的趨勢,達到今年11月份的-10.3%。而10月份該行業中的輕工業產品用電增速為-1.93%,在11月份達到-5.96%。該行業中水泥制造用電量的增速在10月份為13.25%,11月份降到-12.1%。
此外,今年10月份用電負增長的行業還有:印刷、文體用品制造業用電增速分別為-6.5%和-10.5%;化工業為-8.57%,其中氯堿為-28.9%,電石為-27.7%;醫藥制造、化纖制造、橡膠塑料制造業也是負增長。11月份用電負增長的行業擴大到整個制造業。
當然,農業、食品煙草、石油加工、通用專用設備制造、建筑、交通、信息服務、住宿餐飲等行業用電增速還是上升的。
刺激消費拉動經濟
近幾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有較大的提高,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不足40%,低于我國1980~2000年的水平,也是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的瓶頸。為了有效增加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比重,政府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政策刺激消費。提高收入所得稅起征點將是行之有效的財政政策。它不僅可以擴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能力,吸納部分出口商品轉為內銷,緩解部分出口企業的壓力,為其轉型提供珍貴的時間與空間。模擬顯示:若將收入所得稅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將會拉動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同時,加快與之配套的醫療、教育等改革,可使該項政策更加有利于開發國內的消費市場。
當前,我國政府提出4萬億元的投資規模以確保拉動明年的經濟增長。提高投資僅僅是刺激經濟增長的短期措施。但投資風險較大。若能配套發放0.8萬~1萬億元的消費資金,不僅可以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還可以降低投資風險,使投資與消費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的轉型。發放消費資金還可以緩解社會矛盾,為建設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當前我國出口企業、中小企業及民營企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為了給予這些企業一定的緩沖時間,使他們盡快調整與適應,政府適當調整了出口退稅的政策,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商品適當提高出口退稅率;通過貨幣政策等手段,改善對民營、中小企業的貸款環境。無疑這將緩解部分出口、民營、中小企業的壓力,扶持它們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但是要真正促進“降低出口,增加消費,經濟轉型”還要出臺刺激內需的相關政策,如“內銷退稅”的財政政策。以前為了鼓勵出口創匯,政府的“出口退稅”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嚴峻,歐美國家將步入衰退,我國繼續采用出口退稅政策很難從根本上挽救出口企業,F在我國已有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為了我國經濟轉型,鼓勵內銷,將“出口退稅”政策擴大“內銷退稅”,達到針對部分產品全面退稅,降低其產品價格,也將對經濟轉型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經濟中股市的泡沫基本破滅,開始恢復理性的發展。房地產業與許多行業關聯度較高。在當今國內外經濟環境下,房地產業將會帶動我國經濟維持在一定的發展水平。它可以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但是,當前,我國房地產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與適應。購房者與房地產開發商的博弈正在持續。讓政府“救房市”的呼聲此起彼伏。政府應該保持頭腦清醒,認識到泡沫終歸要破,早破優于晚破。若美國次貸問題早點暴露,政府加強監管,及時解決問題,也不會引發如此大規模的金融危機。為了盡快培育我國公平、公正、透明、健康持續發展的房地產市場,促進經濟發展,政府應盡快擠掉房地產中的泡沫,使房價回歸到理性、合理的價位上。屆時持幣待購者會踴躍出手,房地產業迎來新生。同時,也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我國產業間發展的良性互動,從而達到以內需促進經濟發展,降低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盡快走出低谷。
政策建議: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也對我國經濟發展結構(投資、消費、出口)提出很大的挑戰。對此,“降低出口,增加消費,經濟轉型”已成為各界有識之士的共識。從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來看,顯然出口無力,消費還需要通過各種政策、機制逐步培育。投資可以短期拉動經濟增長,但在許多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投資的后勁不大。為了落實中央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盡快度過經濟的嚴冬,建議:
1.提高收入所得稅起征點,擴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能力,促進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玻蜣r民及城鎮低保居民每人發放1000元消費資金,刺激全民消費。
3.將“出口退稅”政策擴大“內銷退稅”,達到針對部分產品全面退稅。為轉型期的企業減負,讓它們盡快完成產業升級。
編輯:nige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12/200812301625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