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具有磁性材料生產企業及相關的企業1096家,其中鐵氧體生產企業359家,稀土磁體和金屬磁體生產企業226家,其余為配套設備生產企業和輔助原料生產企業。永磁鐵氧體生產企業197家,產量為41萬噸(燒結磁體36萬噸、粘結磁體5萬噸),軟磁鐵氧體生產企業162家,產量為30 萬噸(錳鋅26萬噸、鎳鋅和鎂鋅4萬噸),釹鐵硼磁體4萬噸,鋁鎳鈷金屬磁體0.35萬噸,上述數據均包括在中國的外資企業。
鐵氧體保持20%以上增速
中國的鐵氧體工業基本保持在20%以上速度增長,平均每五年產量翻一番,圖1表示1985年—2006年中國燒結永磁鐵氧體和錳鋅軟磁鐵氧體磁體的增長。圖2表示1985年—2006年中國粘結永磁鐵氧體增長。圖3表示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釹鐵硼磁體產量變化。
進入21世紀,中國的粘結永磁鐵氧體增長速度加快,現在產量達5萬噸,除原來傳統的各向同性粘結永磁鐵氧體,如電冰箱門封磁條和顯像管調焦磁環片增長外,各向異性粘結永磁鐵氧體,如微電機用的磁體和薄紙廣告貼片磁體增長幅度加大,F在,各向同性磁體占粘結永磁鐵氧體磁體的60%,其磁能積在 0.7 MGOe~1.0MGOe,各向異性磁體占40%,其磁能積在1.4 MGOe~1.6MGOe,主要用于各種類型的微電機。
近幾年,中國鐵氧體磁體的產品質量和檔次有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能生產日本TDK公司的各種牌號標準的產品。用鐵鱗為原料生產的燒結鐵氧體永磁性能達到FB4B,用氧化鐵為原料能生產的磁體性能達到FB5、FB6。錳鋅軟磁鐵氧體功率材料性能普遍達PC30——PC40,少數能生產PC44、 PC50等牌號的產品;高導磁率材料μi普遍達8000,少數能生產12000~15000的材料。
目前永磁鐵氧體產品在高技術領域應用占42%,如家電(微波爐、空調、小家電)、辦公用品(復印機、傳真機)汽車、摩托車、高保真音響、儀表傳感器件。傳統中低檔產品領域的應用占58%,如揚聲器、吸附磁體、玩具電機、磁選器件。分布如圖4。
軟磁鐵氧體產品,高技術領域應用占22%,如數字通信、電磁兼容(EMC)、射頻寬帶、抗電磁干擾(EMI)、高清顯示、汽車電子。傳統中低檔產品領域應用占78%,如電視機、電源適配器、電子鎮流器、普通開關電源變壓器、天線棒。分布如圖5。
目前中國釹鐵硼磁體應用情況如下,高技術產品領域的應用占37%,如核磁共振成像儀(MRI)、手機振動、硬盤驅動器音圈(VCM)、光盤 (DVD、CD-ROM)驅動器主軸、電動工具、電動車。傳統中低檔產品領域的應用占63%,如音響器件、磁吸附器件、磁選器、磁化器。分布如圖6。
從總體來看,中國的鐵氧體磁體的性能還以中低檔為多數,雖然產量高居世界第一,但產值并不理想。現在中國的磁性材料總產值約265億元,永磁鐵氧體產值62億元,平均價格在1.5萬元/噸;軟磁鐵氧體產值在93億元,平均價格在3.1萬元/噸,其余釤鈷磁體、釹鐵硼磁體和金屬磁體占市場110億元。
2006年中國出口各類磁體23萬噸,出口金額僅8.6億美元;進口各類磁體6.9萬噸,而進口金額達5.7億美元。圖7示出2006年中國海關統計的磁性材料進出口數量和金額,從中也能反映出中國的磁體價格遠低于國際價格。
行業存在四大問題
1.資本和知本脫節,現在有資金的企業不少,據統計,上市公司加入磁性材料行業有近30家。一些非磁材領域的上市公司單憑資金投入,缺少與研究院所和有一定技術的企業聯合,單干效果不理想。
2.科技投入力度不夠,國內的一些大企業,在科技投入方面資金較少,沒有技術創新的考慮。國外的企業投入科技開發的資金約為利潤總額的5%。
3.缺少與下游產品共同開發,由于中國的整機開發跟在國外市場后面,很少與磁材企業溝通,所以磁材行業在整機使用方面永遠處于被動地位。
4.中國磁性材料企業過多,新興企業要占市場僅靠下降價格,像滾雪球一樣無止境。另外中國的市場競爭游戲規則與自我約束機制不完善。
總之,前途是光明的,21世紀國際磁性材料中心轉移到中國,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磁性材生產基地、磁材銷售市場。各企業要按照中國磁性材料發展戰略,制定各自的戰術,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國內到國際,步步實現自己的宏大理想。我們堅信:中國磁性材料企業必能成為國際巨頭。(中電元協磁性材料分會秘書長 陳國華)
編輯:Ronvy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5/200753092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