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可謂是幾經風雨幾經彩虹。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沉寂的市場形勢也略有騷動。十年發力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一度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風向標。從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深圳大運,我國新能源汽車頻頻亮相,“戰績”不俗。
2009年開始,由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四部委共同組織啟動的“十城千輛”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如今已發展至25個城市公共領域示范和6個城市的私人領域示范。表現突出的深圳市,近三年來新能源汽車累計實現安全行駛里程超過9500萬公里,其中公交8800萬公里,出租車700萬公里以上。
然而,盡管如此,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卻并未如當初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快速。不禁讓我們感受到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中國式焦慮”。剛剛率督導組去各示范城市調研歸來的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表示:“有些方面與預想有差距!
自身產能不足
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與會代表尤其是企業界代表有一個共識:10萬輛的年產能是一道坎。只有邁過這道坎,新能源汽車才能真正形成產業化,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發展。
“新能源汽車最大的挑戰,也是最尷尬的地方,就是成本!币黄煞萦邢薰炯夹g中心主任李駿說,目前無論是新能源整車還是總成的工藝技術,我國企業都不具備10萬輛級的批量生產能力,這意味著成本降不下來,產品就難以普及。他認為,這應是“十二五”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十二五”中國新能源車能不能成氣侯,根子上還是在于企業。盡管企業自身具備年萬臺以上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然而整個社會配套設施缺乏,軟硬件環境都不具備,因此車企在此方面持保守觀望態度。
政策頻吹暖風
隨著環保、能源、交通資源等矛盾的日益加重,新能源汽車日漸成為政府大力扶植與鼓勵的細分市場。2010年新能源汽車被國務院列入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隨之,各項行政政策與刺激補貼政策也陸續發布實施鼓勵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直接的現金補貼、車船稅優惠、公務車采購新規或減免以及個別地方政府對于純電動汽車免搖號購牌等類似優惠政策陸續推出。
今年“兩會”期間,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已正式報至國務院,目前正等待國務院審批,不出意外,這一產業規劃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公布。”
在目前我國傳統汽車業明顯落后國外技術水平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標準、技術路線、準入、以及相關技術安全標準的合理制定注定將有很長的一段路走。
- 1
- 2
- 3
- 總3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641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