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資本運作成必修課 定制是國產手機新機遇
2006/4/4 13:23:27
南京銀線科技有限公司 供稿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如果希望某一種業務拯救3G的運營,這個出發點肯定是錯誤的。3G時代應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觀點1 狹隘業務觀掣肘3G發展
即使2005年,全國短信量累計達到了3040多億條,收入近30多個億,但這一2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在整個電信業務收入當中占的比重還是很小。所以,如果希望某一種業務拯救3G的運營這個出發點是錯誤的。3G時代應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且是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時代。另外,3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未必是一種全新的業務。一些在2.5G和2.75G原有的重量級業務,如手機的音樂和音樂下載,反而將會成為3G的主流業務。因為受制于網絡速率的影響,目前無線音樂的受眾群體非常有限。但隨著3G帶來的網絡帶寬的提高,音樂的群體就可以非常寬泛了。這樣很容易構成一個產業鏈,把現在的傳統音樂營銷媒體和無線音樂下載結合起來。同時,無線用戶對圖片的需求也會大大增加。比如在日本這個國家,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后,其傳統紙質和平面媒體上非常流行漫畫,但現在這些完全可以在手機上實現。
觀點2 3G服務支撐亟待提高
如果國內要順利上馬3G,那么,除了原來1G、2G的基礎網絡支撐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支撐,也就是對于業務的支撐。而這種業務支撐系統的完善,則必須采取“在過程當中來完善,在應用當中來完善”的方法,只有開通一項,根據中國國內用戶需求逐步地完善它。但是有一個前提,最基本的用戶接入的網絡和提供這種基礎的支撐網絡必須做好,在這一點上目前各大運營商還有相應的系統集成公司。
比如在簽訂了協議拿到了營業執照以后,開始建網的時候,基礎網絡的建設和支撐系統的建設是同步進行的,當然這個系統的建設不可能說預先沒有任何開發,國外有不同的廠家有預先的開發,除了TD-SCDMA,其他包括WCDMA和CDMA2000,一些運營商已有相應的業務平臺可以參考和借鑒。否則,沒有一個完善的支撐系統,相應的業務也就無法開展。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宋俊德:“良好的資本運作模式將是中國運營商不得不上的必修課”。
觀點1 資本運作成必修課
在上世紀末,運營商都想擠入中國,因為中國電信業那時候是壟斷的。據說當時法國準備了2000億法郎想進入中國。
但是中國WTO開放后,這種呼聲反而有所降低。因為中國壟斷的局面盡管競爭不是很全面,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部分運營商的贏利局面,這對投資者來說是個不錯的信號。
外國人用的是美元投資,比方沃達豐買中國移動的股份,為的不是做技術,而是做增值。所以不會有大規模的投資幅度。但是在3G,尤其是WCDMA,為移動通信市場提供了一個不小的開發升值空間。
所以,以融資等資本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將是國外運營商的主要手段,而良好的資本運作模式也將是中國運營商不得不上的“必修課”。
觀點2 定制給國產手機帶來新機遇
國產手機在去年出現集體滑坡,很大的原因是手機發放生產許可證的變更,這個過程中很多人打了擦邊球,甚至使用了投機的手段。而這種做法的抗風險能力是非常低的。而未來隨著3G對終端的技術要求不斷提高,這種廠商的生存空間將急劇萎縮。中國3G遲遲未上,從一定程度上也是給了國產手機廠商一個緩沖的時間,如何從上游芯片到應用層面的操作系統,培養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立足3G市場的關鍵。
再就是運營商的定制。3G手機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包括屏幕、傳輸等方面的標準多元化。這就需要運營商在其中起到一定的核心作用,結合自身具有個性化和品牌化的增值服務,制定一種針對終端產品的系列標準。這就要求手機廠商在技術實力和市場洞察力上具有良好的素質。
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徐祖哲:“3G的擴展需要搭建一個對接的服務平臺,但目前國內在這一點上還是空白!
觀點1 突破單一產業框架搭建3G服務平臺
今天,3G只定義在一種娛樂通信的手段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把一種服務擴展到成千成萬的用戶。所以,3G不在標準和服務商,而是在于能不能把一個產業的各方利益動員起來。這時候,3G作為人們日常生活服務媒介的真正意義才體現出來,就像市長把他的秘書派給你,工商管理局監管處的資源派給你一樣?梢哉f,3G是一個需要包括科技部門、其他產業部門和信息產業部門在內的各方積極配合工作才能完成的集體工程。這種3G的擴展,需要搭建一個對接的服務平臺,這個平臺能夠把交通、旅游、餐飲都能銜接起來,但目前這一點國內還是空白。目前正在進行的企業信息化,很多是按當前的產業模式做的信息化,并不是照3G時代做的。
觀點2 監管政策促3G健康發展
在3G時代,政府應該加強與企業良好的溝通,使相關政策法規的意圖可以迅速、有效、明確地傳達給企業,希望企業做什么,不希望企業做什么。
政府應該通過這種模式調控。而且更多的政府行為職能應該由行業協會陸續承擔。比如說一些行業監管,像深圳的家具業就是行業協會調控,負責監管等等,政府只是授權給你。
再如訂火車票的問題,如果有了3G訂票,“黑車票”就很難再有市場。而要實現這一點,首先便是政企分開。鐵道部門如此,電信行業也如此。引入如消協一樣的第三方代理機構和監管政策將是發展中國3G所必須的。
觀點1 狹隘業務觀掣肘3G發展
即使2005年,全國短信量累計達到了3040多億條,收入近30多個億,但這一2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在整個電信業務收入當中占的比重還是很小。所以,如果希望某一種業務拯救3G的運營這個出發點是錯誤的。3G時代應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且是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時代。另外,3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未必是一種全新的業務。一些在2.5G和2.75G原有的重量級業務,如手機的音樂和音樂下載,反而將會成為3G的主流業務。因為受制于網絡速率的影響,目前無線音樂的受眾群體非常有限。但隨著3G帶來的網絡帶寬的提高,音樂的群體就可以非常寬泛了。這樣很容易構成一個產業鏈,把現在的傳統音樂營銷媒體和無線音樂下載結合起來。同時,無線用戶對圖片的需求也會大大增加。比如在日本這個國家,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后,其傳統紙質和平面媒體上非常流行漫畫,但現在這些完全可以在手機上實現。
觀點2 3G服務支撐亟待提高
如果國內要順利上馬3G,那么,除了原來1G、2G的基礎網絡支撐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支撐,也就是對于業務的支撐。而這種業務支撐系統的完善,則必須采取“在過程當中來完善,在應用當中來完善”的方法,只有開通一項,根據中國國內用戶需求逐步地完善它。但是有一個前提,最基本的用戶接入的網絡和提供這種基礎的支撐網絡必須做好,在這一點上目前各大運營商還有相應的系統集成公司。
比如在簽訂了協議拿到了營業執照以后,開始建網的時候,基礎網絡的建設和支撐系統的建設是同步進行的,當然這個系統的建設不可能說預先沒有任何開發,國外有不同的廠家有預先的開發,除了TD-SCDMA,其他包括WCDMA和CDMA2000,一些運營商已有相應的業務平臺可以參考和借鑒。否則,沒有一個完善的支撐系統,相應的業務也就無法開展。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宋俊德:“良好的資本運作模式將是中國運營商不得不上的必修課”。
觀點1 資本運作成必修課
在上世紀末,運營商都想擠入中國,因為中國電信業那時候是壟斷的。據說當時法國準備了2000億法郎想進入中國。
但是中國WTO開放后,這種呼聲反而有所降低。因為中國壟斷的局面盡管競爭不是很全面,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部分運營商的贏利局面,這對投資者來說是個不錯的信號。
外國人用的是美元投資,比方沃達豐買中國移動的股份,為的不是做技術,而是做增值。所以不會有大規模的投資幅度。但是在3G,尤其是WCDMA,為移動通信市場提供了一個不小的開發升值空間。
所以,以融資等資本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將是國外運營商的主要手段,而良好的資本運作模式也將是中國運營商不得不上的“必修課”。
觀點2 定制給國產手機帶來新機遇
國產手機在去年出現集體滑坡,很大的原因是手機發放生產許可證的變更,這個過程中很多人打了擦邊球,甚至使用了投機的手段。而這種做法的抗風險能力是非常低的。而未來隨著3G對終端的技術要求不斷提高,這種廠商的生存空間將急劇萎縮。中國3G遲遲未上,從一定程度上也是給了國產手機廠商一個緩沖的時間,如何從上游芯片到應用層面的操作系統,培養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立足3G市場的關鍵。
再就是運營商的定制。3G手機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包括屏幕、傳輸等方面的標準多元化。這就需要運營商在其中起到一定的核心作用,結合自身具有個性化和品牌化的增值服務,制定一種針對終端產品的系列標準。這就要求手機廠商在技術實力和市場洞察力上具有良好的素質。
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徐祖哲:“3G的擴展需要搭建一個對接的服務平臺,但目前國內在這一點上還是空白!
觀點1 突破單一產業框架搭建3G服務平臺
今天,3G只定義在一種娛樂通信的手段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把一種服務擴展到成千成萬的用戶。所以,3G不在標準和服務商,而是在于能不能把一個產業的各方利益動員起來。這時候,3G作為人們日常生活服務媒介的真正意義才體現出來,就像市長把他的秘書派給你,工商管理局監管處的資源派給你一樣?梢哉f,3G是一個需要包括科技部門、其他產業部門和信息產業部門在內的各方積極配合工作才能完成的集體工程。這種3G的擴展,需要搭建一個對接的服務平臺,這個平臺能夠把交通、旅游、餐飲都能銜接起來,但目前這一點國內還是空白。目前正在進行的企業信息化,很多是按當前的產業模式做的信息化,并不是照3G時代做的。
觀點2 監管政策促3G健康發展
在3G時代,政府應該加強與企業良好的溝通,使相關政策法規的意圖可以迅速、有效、明確地傳達給企業,希望企業做什么,不希望企業做什么。
政府應該通過這種模式調控。而且更多的政府行為職能應該由行業協會陸續承擔。比如說一些行業監管,像深圳的家具業就是行業協會調控,負責監管等等,政府只是授權給你。
再如訂火車票的問題,如果有了3G訂票,“黑車票”就很難再有市場。而要實現這一點,首先便是政企分開。鐵道部門如此,電信行業也如此。引入如消協一樣的第三方代理機構和監管政策將是發展中國3G所必須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3G資本運作成必修課 定制是國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4/200644132327.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4/2006441323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