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技術帶來挑戰 3GLTE長期演進疾速突進
2006/3/24 21:11:00
南京銀線科技有限公司 供稿
引:經過20多年的發展,移動通信市場依靠話音業務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隨著數據業務和應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種狀況將會逐漸改變。
LTE及時卡位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移動通信市場依靠話音業務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隨著數據業務和應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種狀況將會逐漸改變。
預計到2012年,數據業務將超過傳統話音業務,成為運營商主要的收入來源。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正是迎合這一趨勢的,引入分組技術的GPRS網絡以及隨后的3G網絡為用戶帶來了新的應用和服務,包括IP電話,多媒體消息、在線游戲、視頻點播、音樂下載、視頻剪輯、移動電視、互聯網瀏覽等等。這還僅僅是個開始,當用戶逐步了解了3G系統的能力,他們將期望運營商提供越來越豐富多彩的數據服務。這些新業務有的可以在現有的技術和網絡中實現,而有的則需要更高速率的無線接入的支持。
與此同時,3G技術也受到了來自諸如WiMAX等其他寬帶無線接入技術的挑戰。雖然這些技術在移動性和端對端服務支持上稍微遜色,但其在支持TCP/IP協議和滿足時延要求上比現有的3G系統則更勝一籌。這也促使3GPP聯盟加速對于新的無線接入網和空中接口技術的研發。
通常來說,一個新的空中接口的研發需要10年的時間,而“后3G”技術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已經進行5年。新的4G頻譜計劃將于2007年的ITU世界無線會議(WRC)之后分配,加上研究、標準化和設計產品等的時間,4G系統最早也要在2015左右才能正式商用。而在這之間的2008年到2015年,人們將致力于“3G+”技術的研發。2004年11月,名為“UTRAN演進”或“3G+”的會議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這次會議的主旨是收集關于3GPP版本6之后的無線接入網絡的演進意見。在接下來的一次全體會議上,名為“UTRA和UTRAN演進”的研究項目獲得通過,并且得到了26個組織的支持。這說明了3GPP運營商和設備商之間,致力于共同研究3G技術演進版本的強烈愿望。
LTE能帶來什么
3GLTE著重考慮的方面主要包括降低時延、提高用戶的數據率、增大系統容量和覆蓋范圍以及降低運營成本等。為了滿足這些要求,需要對無線接口以及無線網絡的體系架構進行一些改進。研究將圍繞以下一些方面展開,如:物理層上下行的空中接口、第二層到第三層的接口,UTRAN結構的調整和與射頻相關的問題等?罩薪涌诤蜔o線接入網體系結構演進的目標主要包括以下的內容:
極大提高峰值數據速率(在20MHz帶寬下支持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在保持現有基站位置的同時提高小區邊緣比特速率;有效提高頻譜效率(3GPP版本6的2~4倍);將接入網時延降低到10ms以下;將控制平面時延降低到100ms以內;優化15km/h以下低速用戶的性能,能為15-120km/h的移動用戶提供高性能的服務,可以支持120-350km/h的用戶;吞吐量、頻譜效率和移動性指標在5km半徑的小區內將得到充分保證,當小區半徑增大到30km時,只對以上指標帶來輕微的弱化;支持多種載波帶寬,以滿足配置系統時窄帶頻譜分配時的靈活性;支持與現有的3G系統和非3GPP規范系統的協同工作:增強的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降低CAPEX(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和OPEX(運營支出,Operation Expenditure)的成本;降低空中接口和網絡架構的成本;系統和終端具有合理的復雜性、成本和功耗;支持增強的IP多媒體子系統(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和核心網;盡可能保證后向兼容,但當與系統性能或容量提高矛盾時需要考慮適當的折中;有效地支持多種業務類型,尤其是分組域(PS-Domain)業務(如VoIP等);優化系統為低移動速度終端提供服務,同時也應支持高移動速度終端;系統應該能工作在對稱和非對稱頻段;盡可能簡化處于相鄰頻帶運營商共存的問題。
LTE的工作計劃
從時間上來看,3GPP的LTE工作計劃可以分為Study Item(SI)和Work Item(WI)兩個階段。第一階段(SI階段)從2005年3月到2006年6月,完成3GPP LTE的可行性研究,形成研究報告。在2006年3月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的相關內容有:RAN-CN功能的劃分與調整;RAN體系結構的優化;無線接口協議的體系結構;物理層中多種接入方案、宏分集與射頻部分的研究;狀態與狀態轉移問題。在2006年3月到6月將完成包括信道結構的研究、演進的MIMO機制、信令的流程與終端移動性問題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將在6月份提出WI階段的工作時間計劃。第二階段(WI階段)從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使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核心的技術規范撰寫工作。在2007年年中完成相關標準制定工作后,預計在2008年或2009年將成熟的商用產品推向市場。
為了實現3GLTE的設計目標,需要著重在空中接口傳輸技術和接入網結構上對現有3G系統進行改進。各個通信設備制造商和運營商自LTE研究展開以來,經過對多種方案的討論、比較和分析,已經初步確定了一些進一步研究的工作假設。在空中接口方面,多種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將被采用,以提供更高的頻譜效率和更可靠的傳輸性能。具體而言,包括在下行鏈路采用能夠有效對抗多徑衰落、提高頻譜效率的OFDM技術;采用自適應鏈路技術使編碼調制參數能夠適應無線信道的變化;通過在發射端和接收端配置多個天線,從而提高系統的容量、改善系統性能;而上行鏈路則采用峰均比(PAPR)較低的分布式或集中式單載波頻分復用提供多址接入;在幀結構和頻譜規劃上,盡可能與現有3G標準相兼容,以方便終端在不同制式系統中的切換,減小未來升級帶來的投入。
在接入網體系結構方面,設計的主要目標是減小時延和復雜度,使得協議能夠有效支持新的物理層傳輸技術,從而提供更高的用戶容量、系統吞吐量和端到端的服務質量保證。在3GLTE中,最終將要實現所有業務通過分組域傳輸,如何保證各種分組業務、特別是實時性要求較高的分組業務的服務質量,將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
LTE及時卡位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移動通信市場依靠話音業務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隨著數據業務和應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種狀況將會逐漸改變。
預計到2012年,數據業務將超過傳統話音業務,成為運營商主要的收入來源。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正是迎合這一趨勢的,引入分組技術的GPRS網絡以及隨后的3G網絡為用戶帶來了新的應用和服務,包括IP電話,多媒體消息、在線游戲、視頻點播、音樂下載、視頻剪輯、移動電視、互聯網瀏覽等等。這還僅僅是個開始,當用戶逐步了解了3G系統的能力,他們將期望運營商提供越來越豐富多彩的數據服務。這些新業務有的可以在現有的技術和網絡中實現,而有的則需要更高速率的無線接入的支持。
與此同時,3G技術也受到了來自諸如WiMAX等其他寬帶無線接入技術的挑戰。雖然這些技術在移動性和端對端服務支持上稍微遜色,但其在支持TCP/IP協議和滿足時延要求上比現有的3G系統則更勝一籌。這也促使3GPP聯盟加速對于新的無線接入網和空中接口技術的研發。
通常來說,一個新的空中接口的研發需要10年的時間,而“后3G”技術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已經進行5年。新的4G頻譜計劃將于2007年的ITU世界無線會議(WRC)之后分配,加上研究、標準化和設計產品等的時間,4G系統最早也要在2015左右才能正式商用。而在這之間的2008年到2015年,人們將致力于“3G+”技術的研發。2004年11月,名為“UTRAN演進”或“3G+”的會議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這次會議的主旨是收集關于3GPP版本6之后的無線接入網絡的演進意見。在接下來的一次全體會議上,名為“UTRA和UTRAN演進”的研究項目獲得通過,并且得到了26個組織的支持。這說明了3GPP運營商和設備商之間,致力于共同研究3G技術演進版本的強烈愿望。
LTE能帶來什么
3GLTE著重考慮的方面主要包括降低時延、提高用戶的數據率、增大系統容量和覆蓋范圍以及降低運營成本等。為了滿足這些要求,需要對無線接口以及無線網絡的體系架構進行一些改進。研究將圍繞以下一些方面展開,如:物理層上下行的空中接口、第二層到第三層的接口,UTRAN結構的調整和與射頻相關的問題等?罩薪涌诤蜔o線接入網體系結構演進的目標主要包括以下的內容:
極大提高峰值數據速率(在20MHz帶寬下支持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在保持現有基站位置的同時提高小區邊緣比特速率;有效提高頻譜效率(3GPP版本6的2~4倍);將接入網時延降低到10ms以下;將控制平面時延降低到100ms以內;優化15km/h以下低速用戶的性能,能為15-120km/h的移動用戶提供高性能的服務,可以支持120-350km/h的用戶;吞吐量、頻譜效率和移動性指標在5km半徑的小區內將得到充分保證,當小區半徑增大到30km時,只對以上指標帶來輕微的弱化;支持多種載波帶寬,以滿足配置系統時窄帶頻譜分配時的靈活性;支持與現有的3G系統和非3GPP規范系統的協同工作:增強的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降低CAPEX(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和OPEX(運營支出,Operation Expenditure)的成本;降低空中接口和網絡架構的成本;系統和終端具有合理的復雜性、成本和功耗;支持增強的IP多媒體子系統(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和核心網;盡可能保證后向兼容,但當與系統性能或容量提高矛盾時需要考慮適當的折中;有效地支持多種業務類型,尤其是分組域(PS-Domain)業務(如VoIP等);優化系統為低移動速度終端提供服務,同時也應支持高移動速度終端;系統應該能工作在對稱和非對稱頻段;盡可能簡化處于相鄰頻帶運營商共存的問題。
LTE的工作計劃
從時間上來看,3GPP的LTE工作計劃可以分為Study Item(SI)和Work Item(WI)兩個階段。第一階段(SI階段)從2005年3月到2006年6月,完成3GPP LTE的可行性研究,形成研究報告。在2006年3月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的相關內容有:RAN-CN功能的劃分與調整;RAN體系結構的優化;無線接口協議的體系結構;物理層中多種接入方案、宏分集與射頻部分的研究;狀態與狀態轉移問題。在2006年3月到6月將完成包括信道結構的研究、演進的MIMO機制、信令的流程與終端移動性問題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將在6月份提出WI階段的工作時間計劃。第二階段(WI階段)從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使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核心的技術規范撰寫工作。在2007年年中完成相關標準制定工作后,預計在2008年或2009年將成熟的商用產品推向市場。
為了實現3GLTE的設計目標,需要著重在空中接口傳輸技術和接入網結構上對現有3G系統進行改進。各個通信設備制造商和運營商自LTE研究展開以來,經過對多種方案的討論、比較和分析,已經初步確定了一些進一步研究的工作假設。在空中接口方面,多種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將被采用,以提供更高的頻譜效率和更可靠的傳輸性能。具體而言,包括在下行鏈路采用能夠有效對抗多徑衰落、提高頻譜效率的OFDM技術;采用自適應鏈路技術使編碼調制參數能夠適應無線信道的變化;通過在發射端和接收端配置多個天線,從而提高系統的容量、改善系統性能;而上行鏈路則采用峰均比(PAPR)較低的分布式或集中式單載波頻分復用提供多址接入;在幀結構和頻譜規劃上,盡可能與現有3G標準相兼容,以方便終端在不同制式系統中的切換,減小未來升級帶來的投入。
在接入網體系結構方面,設計的主要目標是減小時延和復雜度,使得協議能夠有效支持新的物理層傳輸技術,從而提供更高的用戶容量、系統吞吐量和端到端的服務質量保證。在3GLTE中,最終將要實現所有業務通過分組域傳輸,如何保證各種分組業務、特別是實時性要求較高的分組業務的服務質量,將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新興技術帶來挑戰 3GLTE長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2421110.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24211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