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崔容強教授主持的“上海市10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可行性調研最近完成初稿,屋頂發電不再遙遠。根據計劃,未來上海10萬個屋頂有望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每年至少發電3.3億度。
開拓太陽能發電新領域
上海經濟近年來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但電力供需矛盾仍然是制約循環經濟的瓶頸之一,基礎電力和峰值電力差有時高達1倍。除了風力發電以外,太陽能因為清潔、高效和永不衰竭的特點,受到世界的青睞,大規模開發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也是解決問題的必然途徑。
上海地處東海之濱,有較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水平面上年均太陽輻射能達到4657MJ/m2年,又有約兩億平方米屋頂,具備大規模建造太陽能光伏屋頂的基本條件。從2004年8月開始,以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為主,組織有關專家進行“上海10萬個太陽能光伏屋頂計劃預可研報告”的調查工作。
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課題組對上海建設光伏屋頂的技術路線,成本構成,投資規模,融資渠道,經濟、社會效益、風險和有關政策等進行了分析研究。
項目所需資金可多方籌措
太陽能屋頂的造價不菲,交大課題組建議,此項目擬分兩期完成,第一期2006~2010年:完成光伏屋頂1萬套,每套3KW。裝機3萬KW,年發電量3300萬KW/h。按每套15萬計算,第一期需投資12.7億元。第二期2011~2015年:完成光伏屋頂9萬套,每套3KW,裝機27萬KW,年發電量2.97億KW/h。按每套9萬元計算,需投資92.6億元。以上10萬套太陽能光伏屋頂,總投資105.3億元,總功率30萬KW,年發電量3.3億KW/h。資金來源建議在上海電網內攤分。預計2005年上海全市用電量將達960億KW/h,如每1KW/h多收0.01元電費,則全市每年可以多收電費近9.6億元人民幣。如把這筆錢,與上海綠色電力機制可用于光伏發電的資金合成為“上海陽光基金”,用于“上海10萬個太陽能光伏屋頂”的補貼,即基本上可平衡預算,還可以從中提出一部分支持光伏科研和產業。
報告討論了用類似德國的“購電法”和類似日本的“補貼法”來推進“光伏屋頂”的優缺點,似乎用初裝“補貼法”比較適合亞洲地區,操作比較簡單可行。建議在上海試用。所謂“補貼法”即對初裝光伏屋頂的用戶進行補貼。政府補貼額度可從50%開始,以后逐年下降,以每年推廣量來控制補貼額。
《上海10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項目的實施,可以帶動上海的光伏產業起飛,推動太陽電池材料國產化,快速降低成本,構建人才高地,倡導光伏建筑一體化,引導上海的“零能建筑”、“產能建筑”誕生。
項目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用于光伏屋頂的晶體硅太陽電池大量生產的原材料嚴重緊缺,目前90%都需要到國外采購。專家建議有關部門組織力量攻關,解決材料國產化問題,為光伏屋頂大幅度降價創造條件。
崔教授指出,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太陽能屋頂的成本會逐年下降,F在我們的太陽能屋頂造價大約為50元/瓦,國際上約為3~4美元/瓦,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將來成本可能降至1美元/瓦。太陽能電池板的壽命約為30~50年,無需維護,使用成本接近于零。
開拓太陽能發電新領域
上海經濟近年來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但電力供需矛盾仍然是制約循環經濟的瓶頸之一,基礎電力和峰值電力差有時高達1倍。除了風力發電以外,太陽能因為清潔、高效和永不衰竭的特點,受到世界的青睞,大規模開發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也是解決問題的必然途徑。
上海地處東海之濱,有較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水平面上年均太陽輻射能達到4657MJ/m2年,又有約兩億平方米屋頂,具備大規模建造太陽能光伏屋頂的基本條件。從2004年8月開始,以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為主,組織有關專家進行“上海10萬個太陽能光伏屋頂計劃預可研報告”的調查工作。
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課題組對上海建設光伏屋頂的技術路線,成本構成,投資規模,融資渠道,經濟、社會效益、風險和有關政策等進行了分析研究。
項目所需資金可多方籌措
太陽能屋頂的造價不菲,交大課題組建議,此項目擬分兩期完成,第一期2006~2010年:完成光伏屋頂1萬套,每套3KW。裝機3萬KW,年發電量3300萬KW/h。按每套15萬計算,第一期需投資12.7億元。第二期2011~2015年:完成光伏屋頂9萬套,每套3KW,裝機27萬KW,年發電量2.97億KW/h。按每套9萬元計算,需投資92.6億元。以上10萬套太陽能光伏屋頂,總投資105.3億元,總功率30萬KW,年發電量3.3億KW/h。資金來源建議在上海電網內攤分。預計2005年上海全市用電量將達960億KW/h,如每1KW/h多收0.01元電費,則全市每年可以多收電費近9.6億元人民幣。如把這筆錢,與上海綠色電力機制可用于光伏發電的資金合成為“上海陽光基金”,用于“上海10萬個太陽能光伏屋頂”的補貼,即基本上可平衡預算,還可以從中提出一部分支持光伏科研和產業。
報告討論了用類似德國的“購電法”和類似日本的“補貼法”來推進“光伏屋頂”的優缺點,似乎用初裝“補貼法”比較適合亞洲地區,操作比較簡單可行。建議在上海試用。所謂“補貼法”即對初裝光伏屋頂的用戶進行補貼。政府補貼額度可從50%開始,以后逐年下降,以每年推廣量來控制補貼額。
《上海10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項目的實施,可以帶動上海的光伏產業起飛,推動太陽電池材料國產化,快速降低成本,構建人才高地,倡導光伏建筑一體化,引導上海的“零能建筑”、“產能建筑”誕生。
項目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用于光伏屋頂的晶體硅太陽電池大量生產的原材料嚴重緊缺,目前90%都需要到國外采購。專家建議有關部門組織力量攻關,解決材料國產化問題,為光伏屋頂大幅度降價創造條件。
崔教授指出,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太陽能屋頂的成本會逐年下降,F在我們的太陽能屋頂造價大約為50元/瓦,國際上約為3~4美元/瓦,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將來成本可能降至1美元/瓦。太陽能電池板的壽命約為30~50年,無需維護,使用成本接近于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中國環境報
來源:中國環境報
本文鏈接:上海十萬屋頂將供綠色電能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2/20062910548.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2/200629105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