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國內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極快,特別是江、浙地區太陽能電池企業蜂擁而上。由于發展太快,2005年的太陽能電池產量數據很難正確統計,只能根據了解的情況作一個粗略估計。
生產能力將達1450MW
太陽能電池產量:江蘇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寧波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中電電氣南京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天達光伏科技股份公司、上海交大泰陽綠色能源公司等主要的十多家公司2005年總產量約為110MW~140MW。據《國家發改委/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公室估計,2006年底預計產量將達到280MW,生產能力可達1450MW。
組件生產量上臺階
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量:天威英利新能源公司、上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林洋新能源公司、新疆新能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浙江昱輝陽光能源公司、西安佳陽能源公司、力諾光伏高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公司、無錫佳誠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無錫國飛綠色能源有限公司、深圳能聯電子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公司2005年總產量達220WM~284WM,今年更有廠房建筑面積達7萬平方米的無錫二泉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這樣大型組件封裝企業的加入,使得我國的組件生產量又上一個新臺階。據《國家發改委/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公室統計,生產能力約857MW,預計2006年底生產能力將達到2000MW。
硅原材料多為進口
2005年我國晶體硅錠制造產業的產量和生產能力(其中一部分用作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原料):據《國家發改委/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公室統計,河北寧晉單晶硅基地、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公司、錦州華日硅材料有限公司、江蘇順達半導體發展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公司、寧波晶元太陽能有限公司、紹興精功太陽能有限公司、常州億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華日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公司總生產量產量約為2436噸(單晶硅2086噸,多晶硅350噸)。生產能力5792噸(單晶硅4800噸,多晶硅992噸)。
硅原材料多從國外進口,只有小部分由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娥眉半導體材料廠等廠家提供。
2005年太陽能電池組件主要銷往歐洲,特別是德國,F在幾乎是我國生產多少國外就收購多少;但不僅硅原材料,組裝用的硅太陽能電池相當一部分也從國外進口。
累計裝機70MW
我國光伏發電裝機數量:據《國家發改委/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公室統計,2004年新裝機約10MW,2005年新裝機約5MW,歷年累計裝機約70MW。在歷年裝機量中,大約有54%是屬于商業化的市場(通信工業應用和各種太陽能光伏產品),而另外的46%則屬于需要政府和政策支持的市場,包括農村電氣化和并網光伏發電等)。
制造技術發展較快
太陽能電池制造技術方面:由于硅材料缺乏,價格飛速上漲,極大地促進了硅太陽能電池薄片技術的發展,目前硅片厚度已普遍地從370μm降到240μm,有的廠家已減薄到220μm,仍能保持較高的成品率。同時也促進了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提高,多晶硅太陽能電池一般效率已達到13%-14%,有的企業己能批量生產15%的產品;而單晶硅電池效率已普遍達到14%-15%,有的企業己能批量生產16%的產品,F在已開始試制200μm的薄硅片產品。
此外,北京七星華電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幾家有實力的公司已能制造和生產硅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制造設備,特別是一些國產的單晶爐和太陽能電池封裝設備已有較高的制造技術水平。紹興精功太陽能有限公司等企業已開始研制200公斤級以上的多晶硅鑄錠爐。
政策促進產業發展
現在,我國大大小小從事太陽能電池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及生產設備的生產廠家已有數百家。
國家發改委已出臺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明確太陽能發電可向國家申報政策和資金支持。
《可再生能源法》今年1月1日起實施。今年4月份國家能源領導小組會議上已批準國家發改委提出的我國太陽能發電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發展重點和目標。國家發改委還同時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明確了2006年及以后建設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及費用分攤管理辦法。辦法中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上網電價高于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部分等費用,通過向全國電力用戶統一征收電價附加額的方式解決。各省級電網企業按其銷售電量占全國的比例,分攤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額,其實際支付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額與其應承擔的電價附加額的差額,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調配。到2010年可享受電價優惠政策的太陽能電池總安裝量可達到350MW。
國家的這些扶植政策和措施將大力促進我國太陽能光電產業的發展。
生產能力將達1450MW
太陽能電池產量:江蘇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寧波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中電電氣南京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天達光伏科技股份公司、上海交大泰陽綠色能源公司等主要的十多家公司2005年總產量約為110MW~140MW。據《國家發改委/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公室估計,2006年底預計產量將達到280MW,生產能力可達1450MW。
組件生產量上臺階
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量:天威英利新能源公司、上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林洋新能源公司、新疆新能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浙江昱輝陽光能源公司、西安佳陽能源公司、力諾光伏高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公司、無錫佳誠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無錫國飛綠色能源有限公司、深圳能聯電子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公司2005年總產量達220WM~284WM,今年更有廠房建筑面積達7萬平方米的無錫二泉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這樣大型組件封裝企業的加入,使得我國的組件生產量又上一個新臺階。據《國家發改委/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公室統計,生產能力約857MW,預計2006年底生產能力將達到2000MW。
硅原材料多為進口
2005年我國晶體硅錠制造產業的產量和生產能力(其中一部分用作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原料):據《國家發改委/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公室統計,河北寧晉單晶硅基地、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公司、錦州華日硅材料有限公司、江蘇順達半導體發展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公司、寧波晶元太陽能有限公司、紹興精功太陽能有限公司、常州億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華日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公司總生產量產量約為2436噸(單晶硅2086噸,多晶硅350噸)。生產能力5792噸(單晶硅4800噸,多晶硅992噸)。
硅原材料多從國外進口,只有小部分由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娥眉半導體材料廠等廠家提供。
2005年太陽能電池組件主要銷往歐洲,特別是德國,F在幾乎是我國生產多少國外就收購多少;但不僅硅原材料,組裝用的硅太陽能電池相當一部分也從國外進口。
累計裝機70MW
我國光伏發電裝機數量:據《國家發改委/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公室統計,2004年新裝機約10MW,2005年新裝機約5MW,歷年累計裝機約70MW。在歷年裝機量中,大約有54%是屬于商業化的市場(通信工業應用和各種太陽能光伏產品),而另外的46%則屬于需要政府和政策支持的市場,包括農村電氣化和并網光伏發電等)。
制造技術發展較快
太陽能電池制造技術方面:由于硅材料缺乏,價格飛速上漲,極大地促進了硅太陽能電池薄片技術的發展,目前硅片厚度已普遍地從370μm降到240μm,有的廠家已減薄到220μm,仍能保持較高的成品率。同時也促進了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提高,多晶硅太陽能電池一般效率已達到13%-14%,有的企業己能批量生產15%的產品;而單晶硅電池效率已普遍達到14%-15%,有的企業己能批量生產16%的產品,F在已開始試制200μm的薄硅片產品。
此外,北京七星華電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幾家有實力的公司已能制造和生產硅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制造設備,特別是一些國產的單晶爐和太陽能電池封裝設備已有較高的制造技術水平。紹興精功太陽能有限公司等企業已開始研制200公斤級以上的多晶硅鑄錠爐。
政策促進產業發展
現在,我國大大小小從事太陽能電池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及生產設備的生產廠家已有數百家。
國家發改委已出臺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明確太陽能發電可向國家申報政策和資金支持。
《可再生能源法》今年1月1日起實施。今年4月份國家能源領導小組會議上已批準國家發改委提出的我國太陽能發電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發展重點和目標。國家發改委還同時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明確了2006年及以后建設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及費用分攤管理辦法。辦法中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上網電價高于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部分等費用,通過向全國電力用戶統一征收電價附加額的方式解決。各省級電網企業按其銷售電量占全國的比例,分攤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額,其實際支付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額與其應承擔的電價附加額的差額,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調配。到2010年可享受電價優惠政策的太陽能電池總安裝量可達到350MW。
國家的這些扶植政策和措施將大力促進我國太陽能光電產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NewsSource
來源:中國電子報
編輯:NewsSource
來源:中國電子報
本文鏈接:中國國內太陽能利用產業鏈現狀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11/2006112893159.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11/2006112893159.html
文章標簽: 太陽能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