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管理中心>>行業資訊>>新聞資訊正文
 
中山大學沈培康:小型燃料電池可能最早商品化
新聞ID號:  7260 無標題圖片
資訊類型:  人物聚焦
所屬類別:  電池; 其他
關 鍵 字:  電池
內容描述:  ~
發布時間:  2006/7/20 11:31:00
更新時間:  2006/7/20 11:31:00
審核情況:  已審核開通[2006/7/20 11:31:00]
瀏覽次數:  共 2879 人/次
新聞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鏈    接:  ~
責任編輯:  ~
發 布 者:  電源在線
圖片文件
原文件名:~
保存文件:~
路徑文件:~
管理操作:  修改  設置為未審核    發布新聞資訊
內    容:
  江蘇省今年計劃從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中撥出3000萬元的?睿糜跓o償支持氫能源-燃料電池項目。江蘇省要求中標項目,在投產的第三年就達到1億元的年產值。中山大學理工學院教授沈培康作為技術專案,被邀請去對競標項目進行評估。

  此前,上海、北京、湖北等省市也提出了發展氫能源的規劃。像上海將要投資15億元,實施燃料電池汽車的“百千萬工程”;湖北也拿出了很多資金,來發展混合電動汽車;北京也宣稱,2008北京奧運會要花20億元來買電動汽車。

  小型燃料電池或最早商品化

  沈培康說,從全世界看,氫能源-燃料電池至今還沒完全實現產業化,不過已經可以商品化了。沈培康透露,他們準備在一些技術成果的轉化上與國際機構展開合作。

  “我們已瞄準了小型燃料電池的產業化方向,因為它是燃料電池中可以最早實現產業化的領域,將來可應用于電子產品、UPS電源,代替小型的化學電池!钡蚺嗫抵赋,即使小型燃料電池領域,一開始商品化的規模不會很大,因為成本還是很高。

  事實上,燃料電池產業化,還需要電子、機械、加工等技術配合。沈培康說,廣東省在產業配套上很成熟,而且經濟實力雄厚,發展燃料電池很有利。

  產業化瓶頸在材料創新

  沈培康認為,目前燃料電池產業化的難點仍是技術問題,尤其在材料創新上。燃料電池20世紀60年代已經應用在軍工、航天領域,而將之變為民用,關鍵在于降低成本,這就需要材料創新,要用廉價的材料達到現在的技術指標,“至少要讓燃料電池的性價比與化學電池可以一爭”。

  另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就是氫燃料的來源以及氫的制備、儲存、運輸和加載,因為氫很輕,而且帶有危險性,運輸、儲存都不容易。如果發展大量的氫燃料汽車,這個問題就更加突出,所以,推進燃料汽車的難度很大。

  此外,公共設施建設也是一個瓶頸。如果設施不完善,燃料汽車就沒法上路,而建一個加氫站要投資1億元人民幣。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