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補貼一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去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機制正式啟動。減少補貼會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為此記者采訪了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GfK 汽車研究部總經理王祥。
記者:新能源汽車補貼要實施退坡機制,對消費者的購買意向是否會產生影響?
王秉剛:從全球范圍來講,中國的新能源補貼都是最高的,除了國家補貼之外,我國地方政府還會給予補貼,雙重補貼就造成了過高的補貼額度,而過高的補貼反而會阻礙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因此,為了產業的健康發展,只有補貼退坡后才能促使生產企業去提高產品水平、降低成本。這個產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是沒有補貼也能夠在市場中生存。另外,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和銷售有多種辦法,不必單靠補貼。
葉盛基:補貼政策對產業化的起步起很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產業化發展,補貼退坡反而有利于產業的健康發展。目前退坡的額度不算太大,因此對消費者不會有太大影響。未來隨著產業化推進以及規模擴大,主機廠的成本也將逐步下降,對消費者來說差別不大。
在最新的小排量購置稅減半政策中,明確提出各地區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等措施,這對未來持續推廣新能源車有一定刺激作用。
王祥:對消費者來說,其“痛點”并不在補貼退坡機制上,他們更關注的問題在于充電(是否能免費提供充電樁、快充技術的突破),以及新能源車的安全與電池的使用壽命。除了補貼政策之外,以上這些方面都很重要,我們需要找到消費者所有的“痛點”,然后下大力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