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順利發展依賴了解自己和形勢
2007/1/31 16:19:51 電源在線網
讀MBA、走向CEO、成為公司合伙人似乎已成為職業經理人的經典職業規劃,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經理人的出路轉向了更多方面,比如創業、做投資家、做顧問,甚至去做慈善家?梢赃x擇的道路越多,未來越不確定,自己究竟適合哪一條道路?在進行職業規劃時該注意哪些問題?這些也許是職業經理人在想到未來時遇到的最多的問題!
■職民案例
平穩職業生涯遭遇PK
向初今年35歲,他感覺自己的職業生涯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度過初始的職業摸索期,進入了磨合后的完美運行階段。他在一家IT企業兢兢業業十幾年,對他而言,目前的工作吸引他的并不在于職位的晉升,而是每天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享受同事之間那種自如、和諧的關系。
但是,一次競爭打亂了他“完美運行”的職業生涯。
公司要在五個部門經理中挑選一個出任總監,向初的希望最大,但這讓原本和諧團結的工作環境一下子變了。
希望享受平穩工作的向初最后選擇退出競爭,公司為向初成立了一個技術顧問部,而總監自然由別人擔任。
事后,向初檢討了自己:始終沒有做好職業規劃,以致于在挑戰面前選擇了放棄。可是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在原先職業發展的道路上奔跑了許多年之后,忽然發覺職業的發展似乎并不是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而去,這個時候再停下來,對有些人來說,就有點來不及了。
轉行以備部門突然裁退
張明敏在跨國IT企業擔任專業銷售經理數年,業績非常突出,受到主管的器重。他意氣風發,決定要為自己的公司奮斗終生。然而今年總公司被另一家企業購并,他的部門被整個裁退。雖然得到一筆不錯的離職金,但這件事給張明敏的職業發展打上了一個不小的疙瘩。
張明敏仔細分析自己的狀況,發現有技術背景的他如果不投身大企業,事業很難有所發展。但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價值,不致完全隨波逐流,增加職場生涯的一份保障?他發現自己邏輯分析能力很強,而理財咨詢正是一種現代的新興行業。于是,張明敏開始考各種認證,計劃做一位財務分析師。張明敏說,這樣在大企業再積累幾年經驗,到時即使再失業,也能做一名自由的財務分析師。
■職場經驗
個人品質和能力決定職業發展高度
●包舒華,北京某營銷公司部門經理
當前職業經理人的職業規劃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這種改變并非來自于商學院,或者任何一種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和技術,而是來自于整個社會和經濟環境。在這種背景下,人們需要做的首先是理解這種轉變,其次,才是理念和技術有所創新。
第一,經理人職業生涯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對過去的經理人而言,職業生涯意味著升遷和線性發展;如今,職業生涯意味著選擇和螺旋式的發展。原有的步步為營式的職業規劃已經不適用了。
第二,學歷、證書、知識、能力,都已經漸漸失去光環,退居二線。學歷證書的作用已越來越微弱,一個人的知識和技能已經不再決定他在職業發展中達到的高度,真正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是比知識和技能更為內化、也更難以衡量的因素:個人品質和能力。決定我能否成為一個好的銷售經理的關鍵,不是我是否聽過某位大師講課,而是是否具備勇氣、百折不撓這樣的品質和關系維護、言語溝通這樣的能力。
第三,為個人或企業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的咨詢機構的使命開始轉變。過去,咨詢公司告訴經理人“你是這么看自己的”,如今,咨詢公司告訴經理人“環境是這么看你的”。咨詢顧問永遠不會比測評對象更了解他自己,測評工具最多只能提供一種看待自己的視角而已,而無法提供有用的結論。
職業經理人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第一,我能干什么;第二,什么可以干;第三,我怎么干;第四,干得怎么樣,應該怎樣干?自己的溝通能力、領導能力、理財能力、創業能力怎樣。
比如我,我的優勢是有較堅實的制造企業管理理論基礎,有3年工廠基層技術及管理經驗和5年的銷售中層管理經驗,善于溝通,善于與人相處,適應能力強,分析問題時頭腦冷靜,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弱勢是有時缺乏沖勁,做具體工作動作較慢。發展威脅是,目前所處工廠屬于穩定期,調薪較慢,升遷機會極小。應抓緊時間多學習,打下基礎,為下一步突破養精蓄銳。
我想認識到這些,就比較好做決策了。職業經理人做出錯誤決策并不可怕,但要清楚自己為何會做那樣的決策,可以預測自己將會做怎樣的決策,犯怎樣的錯誤。
■專業建議
狂風暴雨時更需要“導航系統”
●陳真,美國卡耐基公司資深培訓師
現代人要想成功,不努力是不行的,但只是埋頭苦干也是絕對不夠的。我們身處知識型經濟的時代,企業生態的改變快速且無法預測。特別是大家艷羨的熱門行業,例如金融、財務、生物、藥業、資訊等行業,公司間的購并與整合似乎已經成為常態。這表示一位優秀的專業經理人也免不了面對突然被裁退的命運。雖然計劃趕不上變化,可聰明人反而更重視規劃,道理很簡單,正如管理大師彼得·杜魯克所說,航行在風平浪靜時,固然需要航海圖,狂風暴雨豈非更少不了導航系統?職業經理人應該做好情商和領導力的培養,像向初和張明敏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重新認識和提高自己。
一、檢視并認清自己的職業優勢
說起來簡單,其實并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優勢。這里的職業優勢還不完全只是自己所學的專科,我們常理所當然地以自己在大學所學作為自己的優勢,不但不見得正確,有時可能完全錯誤。很多人本科念的只是分數分配到的學科,年輕時也未必真正清楚自己的興趣,因此,認真找出符合自己的價值觀、興趣與擅長的事,是一份人生必須完成的功課。
TIPS:
職業經理人真正的職業優勢來自于:自己充分認同其工作意義;能投入工作并持續感到樂趣;從事起來得心應手。這三項全都滿足,才能稱其為優勢。
二、設法提升自己的價值與不可或缺性
當一個人的價值對工作來說過于單一時,受到風吹草動的機會比較大。因此,讓自己具備多重價值與提供貢獻的能力,就增強了自己的不可取代性。研究生物的人再加上統計學的能力,就大大拓寬了自己提供貢獻的可能。
三、努力加強人脈
人脈即是金脈,這早已是老生常談。雖然人人都知道也認同這一點,可是真正有能力拓展人脈的卻總是極少數,原因是并非人人都喜歡或是擅長廣結善緣。
甘草型的人物不但受到人們的歡迎,更是人們羨慕的對象,這種能力其實不完全是天生的,卡耐基訓練九十幾年已經證明人際關系的能力是可以通過有效的學習與練習而大幅提升的。
能力提升后,在這方面的信心也就相對提升,不但不再放棄建立人脈的機會,還會主動創造機會擴大人脈。
TIPS:
建立人脈關系,先試著回答兩個問題:別人為什么要認識我?我可以為對方帶來什么價值?只是一廂情愿地想認識別人,在現實社會中可能會碰一鼻子灰。
四、不斷增加商業見聞多閱讀商業書籍、雜志與報道,了解本身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當形勢比人強的時候,個人情商決定一個人是處于挨打地位,還是懂得主動出擊。自怨自艾逃避問題只能使情況惡化,平時做足準備,此時就能派上用場。
五、盡可能選擇適合自己優勢的行業,并設法成為該領域真正的專家滾石不生苔,頻繁轉換工作,將使自己一無所精,很容易被取代。能夠投入一件事,深深地耕耘,才有可能修成正果。各行各業的精英,無不是吃透該行業的人。因此,確立目標可以避免自己三心二意,為了少許眼前的利益,放棄了更長遠的追求。
職業規劃需隨形勢而發展
●徐荷香,智聯招聘高級獵頭顧問
職業經理人在做職業規劃時,形成了一個錯誤認識,那就是非常具體的我用幾年時間升級到什么位置,再用幾年時間發展到何種程度。
職業規劃應該是提綱挈領的,不要太具體。職業的成功是自身的東西加天時地利人和,也就是說,事業的成功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機遇,這兩方面缺一不可。
沒有職業規劃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但職業規劃不是預定的,而是時刻在調整的,隨著形勢而發展,與時俱進。職業經理人的職業規劃與整個行業的發展、企業的發展休戚相關,不能脫離大環境談自己的職業規劃。
在我做的案例中,有一位職業經理人認為自己應該被提拔,但并沒有得到提拔,他就想跳槽。我想說跳槽不是解決問題的惟一途徑,職業經理人要看的是沒完成職業規劃是否還有別的原因。職業發展是自己的努力和外界兩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職業經理人在一個崗位上做了多久,發展空間就有多大。企業提拔管理者,因為空降兵的風險大、成本高,一般會從企業內部選擇。所以職業經理人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在獵頭們遇到的案例中,錯誤跳槽的人太多,意氣用事的人太多。
但也有相反的例子。兩年前,西門子手機部賣給了BenQ,BenQ的手機部工作人員都表示自己對BenQ充滿信心,不再考慮外面的機會,2006年底,BenQ手機部宣布破產。職業經理人當然應該安心于工作,但不能抱著不再動的想法,職業規劃就是在各種行業發展情況下應該做怎樣的調整,職業經理人考慮的應該是在大環境下怎樣適應,怎樣規避風險。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文化,一個企業的不同時期,需要的職業經理人不同。
職業經理人在選擇的時候要考慮自己和企業的匹配程度,要對自己、對老板都有明確的了解。
■職民案例
平穩職業生涯遭遇PK
向初今年35歲,他感覺自己的職業生涯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度過初始的職業摸索期,進入了磨合后的完美運行階段。他在一家IT企業兢兢業業十幾年,對他而言,目前的工作吸引他的并不在于職位的晉升,而是每天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享受同事之間那種自如、和諧的關系。
但是,一次競爭打亂了他“完美運行”的職業生涯。
公司要在五個部門經理中挑選一個出任總監,向初的希望最大,但這讓原本和諧團結的工作環境一下子變了。
希望享受平穩工作的向初最后選擇退出競爭,公司為向初成立了一個技術顧問部,而總監自然由別人擔任。
事后,向初檢討了自己:始終沒有做好職業規劃,以致于在挑戰面前選擇了放棄。可是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在原先職業發展的道路上奔跑了許多年之后,忽然發覺職業的發展似乎并不是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而去,這個時候再停下來,對有些人來說,就有點來不及了。
轉行以備部門突然裁退
張明敏在跨國IT企業擔任專業銷售經理數年,業績非常突出,受到主管的器重。他意氣風發,決定要為自己的公司奮斗終生。然而今年總公司被另一家企業購并,他的部門被整個裁退。雖然得到一筆不錯的離職金,但這件事給張明敏的職業發展打上了一個不小的疙瘩。
張明敏仔細分析自己的狀況,發現有技術背景的他如果不投身大企業,事業很難有所發展。但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價值,不致完全隨波逐流,增加職場生涯的一份保障?他發現自己邏輯分析能力很強,而理財咨詢正是一種現代的新興行業。于是,張明敏開始考各種認證,計劃做一位財務分析師。張明敏說,這樣在大企業再積累幾年經驗,到時即使再失業,也能做一名自由的財務分析師。
■職場經驗
個人品質和能力決定職業發展高度
●包舒華,北京某營銷公司部門經理
當前職業經理人的職業規劃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這種改變并非來自于商學院,或者任何一種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和技術,而是來自于整個社會和經濟環境。在這種背景下,人們需要做的首先是理解這種轉變,其次,才是理念和技術有所創新。
第一,經理人職業生涯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對過去的經理人而言,職業生涯意味著升遷和線性發展;如今,職業生涯意味著選擇和螺旋式的發展。原有的步步為營式的職業規劃已經不適用了。
第二,學歷、證書、知識、能力,都已經漸漸失去光環,退居二線。學歷證書的作用已越來越微弱,一個人的知識和技能已經不再決定他在職業發展中達到的高度,真正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是比知識和技能更為內化、也更難以衡量的因素:個人品質和能力。決定我能否成為一個好的銷售經理的關鍵,不是我是否聽過某位大師講課,而是是否具備勇氣、百折不撓這樣的品質和關系維護、言語溝通這樣的能力。
第三,為個人或企業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的咨詢機構的使命開始轉變。過去,咨詢公司告訴經理人“你是這么看自己的”,如今,咨詢公司告訴經理人“環境是這么看你的”。咨詢顧問永遠不會比測評對象更了解他自己,測評工具最多只能提供一種看待自己的視角而已,而無法提供有用的結論。
職業經理人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第一,我能干什么;第二,什么可以干;第三,我怎么干;第四,干得怎么樣,應該怎樣干?自己的溝通能力、領導能力、理財能力、創業能力怎樣。
比如我,我的優勢是有較堅實的制造企業管理理論基礎,有3年工廠基層技術及管理經驗和5年的銷售中層管理經驗,善于溝通,善于與人相處,適應能力強,分析問題時頭腦冷靜,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弱勢是有時缺乏沖勁,做具體工作動作較慢。發展威脅是,目前所處工廠屬于穩定期,調薪較慢,升遷機會極小。應抓緊時間多學習,打下基礎,為下一步突破養精蓄銳。
我想認識到這些,就比較好做決策了。職業經理人做出錯誤決策并不可怕,但要清楚自己為何會做那樣的決策,可以預測自己將會做怎樣的決策,犯怎樣的錯誤。
■專業建議
狂風暴雨時更需要“導航系統”
●陳真,美國卡耐基公司資深培訓師
現代人要想成功,不努力是不行的,但只是埋頭苦干也是絕對不夠的。我們身處知識型經濟的時代,企業生態的改變快速且無法預測。特別是大家艷羨的熱門行業,例如金融、財務、生物、藥業、資訊等行業,公司間的購并與整合似乎已經成為常態。這表示一位優秀的專業經理人也免不了面對突然被裁退的命運。雖然計劃趕不上變化,可聰明人反而更重視規劃,道理很簡單,正如管理大師彼得·杜魯克所說,航行在風平浪靜時,固然需要航海圖,狂風暴雨豈非更少不了導航系統?職業經理人應該做好情商和領導力的培養,像向初和張明敏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重新認識和提高自己。
一、檢視并認清自己的職業優勢
說起來簡單,其實并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優勢。這里的職業優勢還不完全只是自己所學的專科,我們常理所當然地以自己在大學所學作為自己的優勢,不但不見得正確,有時可能完全錯誤。很多人本科念的只是分數分配到的學科,年輕時也未必真正清楚自己的興趣,因此,認真找出符合自己的價值觀、興趣與擅長的事,是一份人生必須完成的功課。
TIPS:
職業經理人真正的職業優勢來自于:自己充分認同其工作意義;能投入工作并持續感到樂趣;從事起來得心應手。這三項全都滿足,才能稱其為優勢。
二、設法提升自己的價值與不可或缺性
當一個人的價值對工作來說過于單一時,受到風吹草動的機會比較大。因此,讓自己具備多重價值與提供貢獻的能力,就增強了自己的不可取代性。研究生物的人再加上統計學的能力,就大大拓寬了自己提供貢獻的可能。
三、努力加強人脈
人脈即是金脈,這早已是老生常談。雖然人人都知道也認同這一點,可是真正有能力拓展人脈的卻總是極少數,原因是并非人人都喜歡或是擅長廣結善緣。
甘草型的人物不但受到人們的歡迎,更是人們羨慕的對象,這種能力其實不完全是天生的,卡耐基訓練九十幾年已經證明人際關系的能力是可以通過有效的學習與練習而大幅提升的。
能力提升后,在這方面的信心也就相對提升,不但不再放棄建立人脈的機會,還會主動創造機會擴大人脈。
TIPS:
建立人脈關系,先試著回答兩個問題:別人為什么要認識我?我可以為對方帶來什么價值?只是一廂情愿地想認識別人,在現實社會中可能會碰一鼻子灰。
四、不斷增加商業見聞多閱讀商業書籍、雜志與報道,了解本身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當形勢比人強的時候,個人情商決定一個人是處于挨打地位,還是懂得主動出擊。自怨自艾逃避問題只能使情況惡化,平時做足準備,此時就能派上用場。
五、盡可能選擇適合自己優勢的行業,并設法成為該領域真正的專家滾石不生苔,頻繁轉換工作,將使自己一無所精,很容易被取代。能夠投入一件事,深深地耕耘,才有可能修成正果。各行各業的精英,無不是吃透該行業的人。因此,確立目標可以避免自己三心二意,為了少許眼前的利益,放棄了更長遠的追求。
職業規劃需隨形勢而發展
●徐荷香,智聯招聘高級獵頭顧問
職業經理人在做職業規劃時,形成了一個錯誤認識,那就是非常具體的我用幾年時間升級到什么位置,再用幾年時間發展到何種程度。
職業規劃應該是提綱挈領的,不要太具體。職業的成功是自身的東西加天時地利人和,也就是說,事業的成功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機遇,這兩方面缺一不可。
沒有職業規劃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但職業規劃不是預定的,而是時刻在調整的,隨著形勢而發展,與時俱進。職業經理人的職業規劃與整個行業的發展、企業的發展休戚相關,不能脫離大環境談自己的職業規劃。
在我做的案例中,有一位職業經理人認為自己應該被提拔,但并沒有得到提拔,他就想跳槽。我想說跳槽不是解決問題的惟一途徑,職業經理人要看的是沒完成職業規劃是否還有別的原因。職業發展是自己的努力和外界兩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職業經理人在一個崗位上做了多久,發展空間就有多大。企業提拔管理者,因為空降兵的風險大、成本高,一般會從企業內部選擇。所以職業經理人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在獵頭們遇到的案例中,錯誤跳槽的人太多,意氣用事的人太多。
但也有相反的例子。兩年前,西門子手機部賣給了BenQ,BenQ的手機部工作人員都表示自己對BenQ充滿信心,不再考慮外面的機會,2006年底,BenQ手機部宣布破產。職業經理人當然應該安心于工作,但不能抱著不再動的想法,職業規劃就是在各種行業發展情況下應該做怎樣的調整,職業經理人考慮的應該是在大環境下怎樣適應,怎樣規避風險。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文化,一個企業的不同時期,需要的職業經理人不同。
職業經理人在選擇的時候要考慮自己和企業的匹配程度,要對自己、對老板都有明確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