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丘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魏偉博士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了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于《納米尺度》。
作為一種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金屬鍺具有可逆容量高、電壓平臺低等優勢,有望取代石墨負極材料,引起了人們的持續關注。但鋰離子嵌入與脫出過程中,金屬鍺劇烈體積變化會導致其容量迅速衰減。
為解決這一問題,魏偉博士利用靜電紡絲方法合成了鍺/碳納米纖維復合材料,該材料中鍺量子點(6納米)高度分散在具有多孔結構的碳纖維中,使鍺量子點與碳材料表現出了極好的協同效應,實現了鍺量子點與碳納米纖維完美的復合。
該材料作為鋰電池負極材料,首次可逆容量達到每毫克1204毫安·小時,循環100次后,容量仍可達每毫克1050毫安·小時,是目前商用石墨負極容量的近三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中新社河南分社
來源:中新社河南分社
本文鏈接: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8-4/201844174454.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8-4/201844174454.html
文章標簽: 鋰離子/負極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