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將是全球燃料電池發展的元年,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中的另一股勢力,在今年開始展露出異軍突起之勢。
氫氣是目前燃料電池最常用燃料,其最主要的標志性應用就是氫燃料電池汽車,行駛里程長、加氫速度快又兼具電動汽車的優點,使得氫燃料電池在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中具有很大的優勢。在8月28日召開的中國國際氫能燃料電池發展大會中,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毛宗強等權威人士對目前國內氫燃料電池發展現狀及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見解。
政府做推手,資本開始涌入
《中國制造2025》對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提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是在關鍵材料零部件方面逐步實現國產化;第二是燃料電池和電堆整車性能逐步提升;第三是要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的運行規模進一步擴大,達到1000輛,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不僅如此,國家對燃料電池汽車給予了大幅度的補貼,以幫助解決產業初期的成本覆蓋問題。政策的扶持也加強了車企對于研發燃料電池汽車的信心。
川財證券:政府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力度遠大于鋰電池汽車
從今年一月到現在,全球燃料電池產業已經產生了12個并購投資案例,涉及金額近46億元人民幣。據第三方咨詢公司Navigant預測,2020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新車(乘用車+商用車)銷量會在3萬臺左右;2024年這個數據能上漲到23萬臺。如今,氫燃料電池方興未艾,預計其市場加速期將于2020-2025年出現。
前景可觀,問題也同樣明顯
“就目前來講,全國范圍內只有七個加氫站:北京2個,上海2個,廣州深圳各1個,宇通汽車自建了一個。”
衣寶廉表示,有限的加氫站數量制約了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乘用車嚴重依賴于能源補給,所以現在階段氫燃料電池只能在商用車上先進行試運營。
“汽車成本、氫氣制備及儲運、加氫站的建設,是擺在燃料電池汽車前的三座大山。”
根據市場預計,隨著規模效應與技術優化,燃料電池電堆成本可以從目前380美元/千瓦下降至40-50美元/千瓦甚至更低,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成本有望接近燃油車水平。
“我國每年能產生幾百萬方的工業副產品氫氣, 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電能制氫是國內最優的兩個產氫路線;液氫、高壓儲氫、金屬儲氫、有機化合物儲氫是目前常見的氫燃料儲運方式,各有優劣,現階段還無法定論哪個更適合未來的使用環境,這需要長期的運營積累經驗來斷定!
針對現狀,衣寶廉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從工業園區附近進行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試運營,有效消化和利用工業副產氫,在保證氫燃料汽車90%以上出勤率的前提下,對氫氣的儲運方式做進一步調查,選擇最優的儲運方式。
對于加氫站來講,除了數量有限,其500-1000萬的初始投資也十分巨大,遠遠高于充電樁的成本。
“雖然政府對加氫站的建設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實際建設過程中也需要政府來牽頭,在現有基礎上新建一倍多的加氫站,就能完全滿足試運營的條件了!
面對補貼紅利,企業需勿忘初心
按照之前公布的2016-2020年新能源補貼政策,鋰電池2017-2018年和2019-2020年補助標準分別比2016年下降了20%和40%。相比之下,政府對燃料電池的補貼維持著2016年的水平不變,補貼水平完全可以覆蓋成本,對整車廠而言吸引力明顯增加。
鑒于之前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騙補現象,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毛宗強對產業鏈中的各類企業進行了鞭策,“氫燃料電池很有前景,中國的大環境也十分優秀,在政府統籌規劃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企業也要腳踏實地的發展氫燃料電池技術,調正心態,不要一味的只想拿補貼。”
2017年或將是全球燃料電池發展的元年,在解決了成本和技術壁壘后,傳統燃料汽車又將迎來一個新的競爭對手,化石燃料在交通領域的消亡將更加迅速。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8/20178291827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