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LED照明出口市場價格打壓尤為明顯。從相關數據了解,照明電器行業出口總額176.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4.1%。究其原因是一些廠商的產品主要涉足中低端LED,以性價比取勝,較低利潤率的代工形式參與歐美市場。再者核心技術缺乏,70%的高端技術依賴國外進口。勞動生產率相比發達國家嚴重滯后,只相當于美國1/12,日本1/11,甚至還不如印度。由于其本身產業發展不成熟,而需求增長快,當地市場供給無法及時給予等諸多問題致使出口額下降。
面對強國打壓,國產LED如何逆流而上
前有美德日歐等強國擠壓,后有東南亞新興國家的追趕,內有勞動力生產成本高漲帶來的利潤壓力,外有經濟低迷帶來的市場出口壓力。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目前全球LED產業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LED照明應用市場細分化;二是全球高亮度LED產業規模增長速度放緩;三是國際LED巨頭企業并購分拆不斷。據中國商務部報告指出,2016年前三季度,按美元計,中國進出口總值2.68萬億美元,下降7.8%。前三季度,中國對傳統市場貿易情況明顯分化。中美雙邊貿易下降3.3%,對其出口下降1.9%;與歐盟、日本雙邊貿易分別增長2.7%和2.9%,對其出口分別增長1.8%和0.5%;與東盟雙邊貿易下降0.8%,對其出口下降1.9%。
前三季度,中國對部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出口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其中,對巴基斯坦、俄羅斯、波蘭、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國出口分別增長14.9%、14%、11.7%、9.6%和7.8%。印度和俄羅斯占中國出口比重分別為2.9%和1.8%,均較2015年同期擴大了0.3個百分點。伴隨著LED產業的持續擴張,其對相關服務業(批發和零售、物流、金融、商務服務、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的拉動明顯,會帶動其高速增長。
調整架構,深化產業鏈以適“新常態”
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長期處于附加值低、創新能力弱、結構不合理的產業鏈中端,在燈飾產業中扮演著加工、組裝為主的角色居多。業內甚至有人調侃,外銷企業只是體魄強大的“猛虎”。目前全球LED高端產品市場和核心專利技術已被飛利浦、科銳、歐司朗、日亞、豐田等企業所壟斷,企業專利意識、認證等已成為進入國外市場“門檻”。
首先,企業亟需注意規避風險,針對海外市場,各國的法律都不一,必須要了解個別國家的法律時效限期和提出法律訴訟需提交的文件和手續;
其次,加強自主核心技術創新;
再者,完善LED綜合標準化體系,制定行業標準和完善檢測體系,提高專利意識。不僅如此,在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上也要加大研發機制,要爭取更多的利潤,就必須發展自主品牌,由代工向品牌轉變。<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11/201611281444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