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新能源汽車補貼該怎么“補”?正文

新能源汽車補貼該怎么“補”?

2016/9/6 17:55:49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某些車型不僅購買便宜,生產廠家甚至可以做到零成本乃至“負成本”生產。而在如此力度的補貼之下,“騙補”也就成為傻瓜都能想到的發財之道。

    財政部有關官員表示,財政補貼政策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市場培育和發展壯大發揮了重大作用,未來將逐步提高補貼的技術門檻,堵住騙補漏洞,探索產業的市場化發展長效機制。

    這一表示傳達了兩個意思:一、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還會繼續。二、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大面積的“騙補”,相關方面顯然非常清楚。

    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始于2010年。當年,上海、長春、深圳、合肥、杭州5個城市啟動補貼試點,純電動乘用車每輛補貼最高6萬元。2013年~2015年,新一輪補貼繼續,推廣范圍擴大到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補貼最高依然是每輛純電動乘用車6萬元。

    補貼的威力究竟有多大?站在馬路邊看看就能清楚感知。補貼之前,街面上的電動汽車屈指可數,2009年的產銷量不足500輛。補貼之后,電動汽車幾乎形成了與傳統汽油車分庭抗禮之勢。2015年的經濟形勢并不好,但新能源汽車卻出現了火爆行情。當年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37.9萬輛,較2014年增長4倍。2016年依然延續火爆行情,僅1月~7月的銷售量就達到了20.7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22.8%。短短幾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消費國。

    這樣的勢頭,實在讓人有些咂舌。只是這勃興的勢頭,總有些讓人不踏實。前幾天微信朋友圈里有篇文章,列舉了新能源汽車存在的種種問題。我是非專業人士,技術方面無從置喙,但我卻知道,在新能源汽車這個圈里,大面積的“騙補”根本不算秘密,幾乎就是公開化的。去年有數據說,2015年前10個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和上牌量之間存在近一倍的差距,有高達7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出去后,居然就不知所蹤。

    這么大的窟窿,其實也未必多么難理解。國家產業政策上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到了地方就成了爭搶新能源汽車項目。為了“爭搶”,各地也紛紛出臺各自的補貼政策,許多地方在國家財政補貼之外,更是按照1∶1的比例進行補貼。于是,某些車型不僅購買便宜,生產廠家甚至可以做到零成本乃至“負成本”生產。而在如此力度的補貼之下,“騙補”也就成為傻瓜都能想到的發財之道。前段時間有消息說,新能源汽車火爆行情中有兩個突出現象,一是不怎么知名的二線品牌銷量突飛猛進,二是有些瀕死品牌起死回生。難道這些品牌掌握了什么獨門絕技以至于供不應求?這個當然不好說,可是當補貼超過成本,再怎么差勁的企業也能“久臥病中驚坐起”。

    以補貼促進某個行業發展,這種思路并不新鮮,可如何補貼卻是個學問。盡管“補磚頭”還是“補人頭”存在一定爭議,但目前較為公認的卻是,“補人頭”顯然要比“補磚頭”效率要高。因為“補人頭”是依靠市場的力量,讓消費者去選擇誰才是“好磚頭”。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是補給“磚頭”,可以想見,這個時候“磚頭”們想的就是如何更省勁地多拿補貼,而不是費勁地去提高技術。有關方面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出現的大面積明目張膽“騙補”心知肚明,造成的原因也一清二楚,期待補貼政策也能夠即時進行調整。<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新能源汽車補貼該怎么“補”?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9/201696175549.html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