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鋰離子動力電池步入規范時代 加速行業洗牌正文

鋰離子動力電池步入規范時代 加速行業洗牌

2015/9/29 13:31:24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據《規范條件》規定,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技術水平低的鋰離子電池行業項目。企業應滿足以下規模要求:電池年產能不低于1億瓦時;正極材料年產能不低于2,000噸;負極材料年產能不低于2,000噸;隔膜年產能不低于2,000萬m2;電解液年產能不低于2,000噸,電解質產能不低于500噸。企業申報時上一年實際產量不低于實際產能的50%。

    與早前發布的《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規定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單體生產企業年產能不低于2億瓦時的要求相比,這次鋰電池行業規范條件要求相對較低,這有利于防止電池企業跟風發展動力鋰電池,從而為儲能和消費型鋰離子電池消費需求保留了很大的空間。

    但《規范條件》對鋰電池關鍵材料年產能要求,比以往的政策有所提高。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保證產業規;a,預計在該標準下,不達標的企業將會被兼并重組,行業迎來洗牌潮。

    針對電池的安全問題,《規范條件》要求,鋰離子電池制造企業須具備相關標準規定的電性能和安全性檢測能力,鼓勵企業配備環境適應性檢測儀器及設備,具備電池環境適應性檢測能力。

    據介紹,由于鋰離子的化學性能和電池材料的可燃性,確保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的難度要比鎳氫電池的難度大得多,現階段鋰離子電池的安全問題仍舊是世界未解的難題。

    政策助力 不斷嚴苛

    在市場向好的同時,我國政府對鋰電池產業的規范也在日益嚴格,近期政府就出臺多項政策,以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1月,財政部、國稅總局下發的《關于對電池、涂料征收消費稅的通知》規定,自2015年2月1日起,對電池、涂料征收消費稅,而鋰電池免征消費稅。

    2月16日,科技部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科技體系和產業鏈,為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提供技術支撐。

    3月份,工信部發布《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要求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得低于2億瓦時,金屬氫化物鎳動力蓄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得低于1,000萬瓦時,超級電容器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得低于500萬瓦時。系統企業年產能力不得低于1萬套或2億瓦時。

    4月22日,財政部下發《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要求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步伐。

    有利于提升產業集中度

    近年來,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在國內遍地開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大小企業至少有1,500家,其中能做動力電池的約有10家。我國鋰電池行業呈現出較為分散的局面,縱觀鋰電池的發展史,自20世紀90年代初被發明后,在當時只是一個很小的細分市場產品,只有少數人使用。而現在正逐步擴展到汽車領域,并以較快的速度不斷增長,鋰電池已成為與人的生活相關度很大的市場。

    市場需求決定生產規模,鋰電池行業的商機促使大小企業紛至沓來。為了實現產能,一些較為低端的生產廠商忽視了技術研發與提升,同時不斷壓低價格以占領市場。整個行業山寨化、無知識產權、互相抄襲的現象也就產生了!敝袊⑿碗妱榆嚠a業技術創新聯盟副主任趙建和說,作為戰略性的新興產業,鋰電池的研發對人才和技術要求很高,如果為了利益而忽視技術投入,將使整個行業的水平不斷下降。

    相關行業專家認為,行業集中度低,技術投入少,確實是國內鋰電池發展面臨的問題。此次工信部出臺《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電池年產能不低于1億瓦時等14項準入指標要求,實際上也是針對一些單純擴大產能、拉低技術水平的鋰離子電池企業嚴格管理,從而避免行業“散、小、亂”發展趨勢。同時,適當地提高門檻,優勝劣汰之后,可使行業達到一個健康的集中度,進而讓行業中那些愿意投入的企業有足夠的資金良性循環,使其有動力去做研發。

    鋰電池新規促行業內洗牌重組

    據權威報告預計,僅考慮動力電池和消費型電池的需求,2018年鋰電池需求將達54GWh,2020年有望達到72GWh。2014年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達2.8GWh,消費型鋰離子電池需求約為30GWh,儲能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占比較小,總計可達33GWh,還有翻倍空間。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已累計生產9.89萬輛,同比增長3倍。預計2015年我國電動汽車銷量將達22萬臺,同比增長162%,動力鋰電池需求約達12.5GWh,產值約合250億,而動力鋰電池實際產能或只達5GWh。

    我國動力鋰電池產能遠未滿足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需求,發展空間巨大。

    相關行業專家認為,目前國內鋰電設備行業企業目前收入規模僅1億~3億元,面臨巨大空間。此次鋰電池行業規范的發布,有望進一步規范鋰電池生產標準。

    鋰電產業鏈將迎發展新機遇

    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30多家鋰電池產業鏈上市公司半年報有七成以上的公司凈利潤同比有所增長,有1/3涉鋰電池業務企業的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50%。業內人士預測,今年下半年新能源電池產能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2016~2017年動力電池或將過剩

    根據權威機構市場調查,新能源汽車現在開展的如火如荼,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動力電池是它的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車產能的加大使動力電池的供應變得越來越緊張,導致現在動力電池需大于供,于是各個廠商紛紛開展產能之戰,加大產能的投放。

    隨著新增產能在2015年的大量投放,中國動力鋰電池市場競爭將加劇,預計2016~2017年將產生產能過剩的現象。

    在國內,有很多企業都操之過急,為了占據市場,瘋狂的加大產能;為了盈利,隨意更改動力電池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的驗證時間不夠,不執行國家標準,然后出現了問題就互相推脫。一定要認清市場,切勿盲目的加大產能,質量的保障才是第一位。

    在新能源的車上,如果想要真正的做到技術跟別人保持匹配進步的話,那么就需要企業之間坦誠的合作;如果要想逐步跟上國外的這些設備廠商和電池廠的步伐,則需要坦誠的合作。

    據了解,國外的電池企業之間的合作一般都是十年以上,很穩定的幫助合作伙伴來提高,這就是合作,這就是供應鏈,而不是簡單的買賣。國際上的汽車零部件都是唇齒相依,相互幫助提高技術,雙方扶持進步。如果為了成本,輕易的更換自己的合作伙伴,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計的。如動力電池,里面有幾十種料摻雜在一起,換任何一種材料都會導致巨大的差異,所以絕對不能輕易的更換自己的供應鏈,如果要在一個時間內重新驗證一個供應商體系,與自己產品很好的匹配和吻合是件很難的事。汽車想要干的好,首先各大零部件總成得好,這樣基層才能走的好,所以大家要通力合作,這樣才能互利共贏。

    總之,大量新增的動力電池產能,以及大型企業的進入,將加劇動力電池行業競爭。無背景、無資金、無技術優勢的“三無”小型動力電池企業生存空間將被壓縮,退出或倒閉的數量將大幅增加,部分小企業將轉向做電動自行車、小型儲能、礦燈等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的領域。這一系列的問題將在未來一兩年內或者兩三年內發生,不要眼光只局限于目前的黃金階段,企業之間還是做好預防措施,將問題扼殺在搖籃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鋰離子動力電池步入規范時代 加速行業洗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5-9/2015929133124.html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