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開啟中國鉛蓄電池產業綠色變革之門正文

開啟中國鉛蓄電池產業綠色變革之門

2015/9/22 9:11:17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生態興則產業興”。鉛蓄電池產業發展到今天,經歷了數次產業整合。每次整合,都使產業取得了質的飛躍,帶來規模和效益的顯著提升。只有更加重視生態環境這一生產力要素,才能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互利共贏。經國家環保部批準,2015年6月13日,以蓄電池龍頭企業超威集團為依托,國家環境保護鉛蓄電池生產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啟動建設,標志著一場推動鉛污染防治技術升級、促進電池產業綠色循環展的“攻堅戰”正式打響。該中心憑借技術、人才優勢,集結各方力量,在高效智能污染處理工藝及裝備、鉛蓄電池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環境保護管理技術規范等方面,開展相應技術研究與應用,推進鉛蓄電池產業綠色循環發展。

    產業綠色化迫在眉睫

    鉛蓄電池作為一種誕生最早、應用最為廣泛的電池品種,具有安全性高、制造成本低、可再生利用率高等優點,在交通、電力、通信、航空、軍事等眾多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鉛蓄電池產能居世界第一。2014年,規模以上電池企業完成總產量22070萬千伏安時,超過世界總產量的40%。廢舊鉛蓄電池再生利用具有巨大的資源、環境和經濟價值,作為鉛蓄電池消費大國,我國每年可產生300多萬噸的廢舊鉛蓄電池,其中占總重量六成、約180萬噸的鉛可供回收再利用。由廢舊鉛蓄電池回收再利用產生的再生原料鉛,成為鉛蓄電池原材料的重要來源,也成為我國鉛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我國再生鉛行業企業規模小、數量多、設備簡陋,目前大大小小的再生鉛廠近300家,其中生產規模在10萬噸/年以上的企業只有6家,主要集中在江蘇、湖北和安徽,生產規模在3~10萬噸/年的企業約100家左右,占行業三分之一的比例,而其余約三分之二的企業生產規模都在3萬噸/年以下。生產能力從幾十噸到上千噸不等,普遍處于規模小、耗能高、污染重、回收率低的狀況。廢電池拆解采用手工操作,廢水和廢渣隨意排放,冶煉工藝上主要采用傳統的小反射爐、鼓風沖天爐等熔煉工藝。極板和鉛膏混煉,基本上未經預處理工藝,熔煉過程中產生大量鉛蒸汽、鉛塵、二氧化硫,廢氣中鉛含量超過國家標準的幾十倍。不規范的再生鉛生產由于設備陳舊、工藝落后,造成污染嚴重,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公害。

    針對這些問題,我國制訂了一系列推動產業技術升級、清潔生產和行業市場準入等的政策、規范,如《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規范廢電池處理處置和資源再生行為,《廢鉛蓄電池收集和處理污染控制技術規范》等技術標準指導涉鉛企業有效利用資源、開展清潔生產工作,《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加強鉛蓄電池和再生鉛行業整頓……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鉛蓄電池行業循環利用率低、環境污染等問題仍然存在,鉛污染防治體系化建設亟待完善。只有從技術研發、產業轉化、政策法規、環境管理等多方入手,才能系統化推動鉛蓄電池行業污染防治工作。在這一形勢下,國家環境保護鉛蓄電池生產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應運而生。

    產業綠色化全面破題

    國家環境保護鉛蓄電池生產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突出政策標準研究、技術研發、工程及成果轉化、國際交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工作,圍繞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推進該行業關鍵環境問題剖析,健全相關污染防治政策標準及技術管理體系,推進核心技術在污染控制領域的應用,建設蓄電池生產和再生過程污染防治成果轉化平臺,并為國家培養該領域所急需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截至目前,中心建設有條不紊,多項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謀劃推進重點項目。經過工程技術中心成員單位多次研究討論,確定了包括廢舊鉛蓄電池回收再生產工藝技術及回收體系研究,鉛蓄電池(再生鉛)生產廢水污染防治及回用技術研究,鉛蓄電池(再生鉛)生產廢氣污染防治技術研究,環境保護技術規范、標準等研究4個主要課題,并設置研究子課題23個。這些課題,對于解決鉛蓄電池生產及回收再生污染防治的關鍵和共性技術問題具有示范引導作用。在鉛蓄電池回收體系研究方面,決定建立京津冀地區固體廢物協同處理機制,旨在通過該項目,完善鉛蓄電池回收和運轉環節的規范運營和有序監管,消除廢舊鉛蓄電池的環境污染風險隱患。除了在重點項目上精準發力,工程技術中心其他項目也在穩步推進并獲得了階段性成效。

    聯合攻關共性難題。工程技術中心全面啟動重點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其中,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南都電源等承擔的含鉛廢水污染治理項目實現重大突破,達到近零排放標準;由浙江匯同電源承擔的濕法回收鉛蓄電池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已經建立了示范工廠。濕法回收鉛相比火法回收鉛,更具環保性,且操作方便,金屬回收率高,可廣泛應用于生產;由超威集團、北京化工大學共同承擔的廢舊電池回收氧化鉛項目實現重大突破。超威集團將投入1億元資金,建立年回收處置5萬噸廢舊電池的生產線,這是全球首條廢舊電池回收氧化鉛高值利用示范線。項目的實施,將徹底告別傳統鉛回收工藝的“煙熏火燎”時代,全面開啟廢舊蓄電池資源再利用高效節能環保新紀元。

    組織實施公益行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心的建設最終是服務于全社會! 作為鉛蓄電池行業污染防治技術研發、清潔生產工程技術集成及成果轉化的開放性公益平臺,國家環境保護鉛蓄電池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亟需資金支持。超威集團通過貨幣捐贈形式,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聯合成立了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電池污染防治和救助專項基金,定向用于中國電池污染防治、電池回收利用、電池污染救助等公益項目建設、科技研發、宣傳培訓、學術交流、理論研究及交流等活動;鸬恼匠闪ⅲ粌H助力了中心各項公益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也在行業內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在更大范圍內樹立公眾的環保理念,促進中國環保事業的發展。

    為產業綠色化蓄勢聚力

    國家環保鉛蓄電池生產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超威集團)著眼未來、立足長遠,在創新合作交流機制、整合產業鏈中下游企業、凝聚產業綠色化合力方面重點著力、精準發力,奠定電池產業綠色化發展新格局。

    在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中國環境報社、沈陽蓄電池研究所、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環保部環境認證中心等10家單位的共同努力下,《電池產業綠色循環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正式簽署,內容涉及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環境保護技術的合作,污染控制技術的創新,環境管理政策制度的完善以及電池產業綠色化的宣傳教育等方面。主要任務是研究建立符合國情的蓄電池評價方式,建立蓄電池重要污染物監管網絡,探索有中國特色的蓄電池消費再生階段環境監管體系,開展電池產業環保領跑者企業試點,提高消費者、生產者和社會各界的環境意識。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明確了推進電池產業綠色循環發展的方向,聚焦制約電池產業綠色化的的突出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目標和措施,對于推進電池產業轉型升級具有綱領性的指導作用。

    在簽署協議的基礎上,由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沈陽蓄電池研究所、超威集團等單位聯合發起成立了中國電池產業綠色循環發展聯盟,這是全國首個整合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的綠色循環發展聯盟。超威、駱駝、美國江森、日本湯淺、湖北金洋、江蘇春興、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在加入了聯盟。該聯盟將圍繞實現電池產業綠色循環發展目標,建立有效的合作新機制,整合行業資源力量,共同推進電池產業可持續發展。

    下一步,國家環保鉛蓄電池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將加大建設力度,實施科學化項目管理,以項目帶動,靠項目創新,用項目落實;加快成果轉化為應用,研發及階段成果推廣同步進行;進一步匯集行業專業人才和研究單位科技人才加入中心建設及項目開展工作,共同根治鉛蓄電池回收再生污染的頑疾,最終實現整個產業的綠色革命。<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開啟中國鉛蓄電池產業綠色變革之門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5-9/201592291117.html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