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常態,受宏觀經濟環境、電商沖擊以及行業業態變遷等因素影響,國內LED照明市場近年來有著明顯變化,三四線市場消費能力增強,市場潛力逐漸凸顯。而一二線城市隨著過去幾年市場的火熱之后,大部分建設已基本完成,對照明需求減少,大量入駐的搶灘者,使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為此,不少企業開始轉型,向三四線市場謀發展!
三四線市場貢獻率超40%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深化,人們生活水平提升以及互聯網時代到來,三四線市場日益顯現。無論對大品牌,還是小企業,都應該給予重視。據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照明產品銷售額為52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0.6%。進入2015上半年,LED滲透率已達到40%,未來幾年將是LED照明替換階段,LED球泡、燈管等光源類產品成替換主角,而三四線市場建筑體中存在的傳統照明產品將提供巨大市場。
據調研數據顯示,從市場層級和渠道來看,2014年的第三季度,三四線市場的滲透率較前兩個季度同比增長了19%左右,而其銷售額也較2013年環比增長了26%左右。三四線城市增長對整體市場增長貢獻率超過40%,對于這個超千億級的市場,不免讓企業從中看到希望的曙光。
大品牌:守一二線,攻三四線
與之相應的是一線城市的品牌扎堆問題逐漸暴露,因品牌飽和度已趨于臨界值,燈具品牌競爭白熱化,發展空間越來越;品牌經營成本日益增高,利益趨低。尤其是今年,在經濟下行、大環境不景氣、房地產需求持續疲軟的前提下,一二線城市并沒有起到拉動內需增長的關鍵作用。
目前,國內一級市場已經容納了4000多個大大小小的照明牌子,競爭激烈程度不言而喻。以武漢燈具市場為例,集結了漢來燈飾廣場、天翔燈飾商城、五洲燈飾城、大武漢家裝燈飾城、金穗燈飾城、長青燈飾城等市場,近千家商戶集結于此,競爭趨于白熱化。
一二線市場的競爭壓力,三四線市場的吸引力,一推一拉,促使很多企業開始進軍三四線乃至鄉鎮市場。隨著行業渠道下沉,守一二線,攻三四線,已成為在一線城市建立良好深厚的品牌知名度的企業的戰略。
權宜之戰術VS長遠戰略
對于照明行業而言,三四線市場并不陌生,其風土人情、人情世故、松散雜亂等特點給眾多照明品牌提供生存沃土。站在品牌發展的角度,開發鄉鎮市場是個大趨向,也是品牌培育的沃土。在照明行業,雷士、歐普兩家燈飾照明大佬的網點分布及其深廣,在一些小鎮都可以看到歐普、雷士的形象店,兩家的門頭設計也往往是最顯眼奪目的。
以歐普照明為例,據其招股說明書顯示,歐普照明經銷商網店已經超過38000家,其中銷售區域占比依次為:華東(37.61%)、華南(17.07%),華中(13.15%),華西(11.17%)、華北(9.1%)、東北(4.61%),在渠道整合大潮下,在傳統渠道方面,歐普照明無疑會在華中、華西等區域,加強渠道向三四線城市及鄉鎮下沉,增加網點數量。
可以說,三四線市場的開發,并不是企業渡過危機、避免一線城市膠著競爭的權宜之計,也是企業將品牌深入普通老百姓的一種戰略抉擇。然而,三四線市場雖“美”,卻如同難啃的骨頭。相較于一二線市場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渠道商、新穎多樣的營銷模式、資金實力強大的消費群體和齊全的產品品類,三四級市場就明顯與之形成差異,廠商必須“入鄉隨俗”靈活處理。
數據話事
1照明產品
從地區來看,江蘇、浙江、廣東三省以及北京、上海等一線市場成為照明產品關注聚集地,占到38.8%,而四川(5.72%)、河北(4.2%)、河南(3.33%)、安徽(3.51%)、湖南(2.94%)、河南(3.33%)、山西(2.68%)、云南(2.14%)等內陸省份成為三四線市場集結地,占據35%左右份額
2白熾燈泡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白熾燈泡2014年全年累計產量44.34億只,同比下降6.02%,2015年1-2月產量6.68億只,同比僅微幅增長2.08%;熒光燈2014年全年累計產量43.74億只,同比下降7.01%,2015年1-2月產量5.37億只,同比下降4.82%。<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5-8/20158101628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