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的ICT企業都在反思數據中心建設問題,探索數據中心建設新模式。模塊化數據中心的出現表明了一種數據中心發展趨勢,并被認為將大規模替代傳統的數據中心機房。
云計算、大數據及社交等新的技術趨勢和業務需求推動著中國迎來數據中心建設的一輪又一輪高潮。據相關統計,2013年我國興建了數據中心3500多個,其中超過1萬平米以上的數據中心就有21個。目前,中國已經擁有大大小小的數據中心超過50萬個。
當然,眾多數據中心建設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尤其是能源消耗問題,諸如散熱、供電、成本等限制了數據中心的有效利用。中國典型數據中心的PUE僅為2.2~3.0,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利用率僅有20%~30%。
它們除了低效而盲目的狀態外,還面臨重復建設等問題。傳統數據中心建設的項目性規劃、設計、實施、驗收的方法無法滿足云計算彈性、廉價、可管控的技術要求。早期的數據中心建設都是作為一個項目進行,每個應用都需要一套由網絡、計算、存儲組成的底層架構,因此傳統數據中心是“固態的”,缺乏靈活性和擴展性,隨著業務的發展和應用的增加,傳統數據中的弊端逐漸顯現。
領先的ICT企業都在反思數據中心建設問題,探索數據中心建設新模式。模塊化數據中心的出現表明了一種數據中心發展趨勢,并被認為將大規模替代傳統的數據中心機房。
微模塊的概念,主要是以谷歌、雅虎、騰訊等國內外大型互聯網公司為代表,延伸和總結提出,是基于互聯網企業自身的數據中心/服務器/網絡/業務APP等技術架構,有相應的架構優化和適應未來技術架構的配置。
谷歌微模塊數據中心
谷歌的微模塊數據中心啟動于2005年,不再采用大體量、大顆粒度的室外型集裝箱數據中心,而改用室內型更小顆粒度、更為靈活的微模塊數據中心。Facebook微模塊數據中心啟動于2010年,它提出可快速部署數據中心(RDDC)概念,對數據中心墻面進行特殊設計,使其可以被分割成標準模塊,便于裝運以及現場組裝。
而國內的互聯網大佬近兩年也開始嘗試微模塊數據中心的建設,例如,百度不久前采用預制模塊化的方式來擴展其北京M1數據中心園區。騰訊從2010年起就開始嘗試將數據中心做成一個可拆卸、可拼裝的微模塊,并以它為載體,把配電單元、空調單元、IT單元以及監控單元拼裝起來,使其成為一個產品。
騰訊坪山微模塊數據中心
在過去幾年里,騰訊已經推出了幾個版本的微模塊數據中心;經過不斷測試驗證,目前已經形成了定型的版本。
2013年,在廣東聯通的支持下,在深圳坪山新區,騰訊、中興通訊和廣東聯通共同打造了亞洲最大的微模塊數據中心,一起完成了數據中心的劃時代變革。在15000平米、12000kVA的容量下,歷時4個多月,建成可用性達到Tier3+、30%負載率PUE1.5左右,可容納85000多臺服務器和交換機單板的數據中心。
互聯網企業是數據中心建設和應用的大戶,所以它們在IDC的探索上一定程度的代表了這個產業的發展方向。據Google微模塊數據中心公開的運營結論顯示,采用微模塊的方式建設數據中心,顆粒度更小更為靈活,而且不再受到集裝箱內狹小空間的限制,運維和搬遷等更為靈活和方便。
當然,不管是微模塊數據中心還是其他的數據中心建設形式,一個快速部署、綠色節能和高效資源利用的數據中心都是企業們所期待的。不得不說,國內在IDC的建設現狀并不令人滿意。無論是數據中心的技術發展趨勢、商業模式、運維效率,還是數據中心安全等都值得國內的廠商、運營商、企業用戶們探索和交流。
2014年9月11日,中興通訊將在深圳召開云數據中心峰會,本次大會上,將有來自業內知名的IDC專家、國際大型IT廠商共同探討數據中心未來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您還可以參觀正在建設中的中興西麗這個以電信五星級標準建設的云服務基地數據中心。相信經過這一系列的專家演講、討論,和實地參觀將為您的數據中心設計思路打開另一扇窗。<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282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