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各車企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布局速度正在加快,而與之相配套的充電設施的建設問題也備受關注。政府方面,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慶、杭州、合肥、武漢多地都提出了充電樁建設規劃;能源企業層面,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普天等已經投入充電站(樁)的建設。
車企方面也有動作。在早之前,眾泰汽車(微博)聯合普天海油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中海油與普天集團的合資公司),在杭州建設充換電站試點;今年,比亞迪戴姆勒合資的騰勢汽車,與全球領先的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集團ABB,展開了快速充電樁建設的戰略合作;炙手可熱的特斯拉汽車,也提出了要在中國建超級充電站的計劃。
一系列的利好消息,對于增強人們之于新能源車的購買信心,自然是有著積極意義的。如果再加上免征購置稅、傾斜用電價格、規定政府采購比例以及破除地方保護等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多重刺激使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多了幾分希望。
目前盡顯羸弱之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確實需要好好刺激一下了。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累計銷量僅為20477輛(包括11777輛純電動車和870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而根據中汽協的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量高達1168.35萬輛。兩相對比起來,新能源車的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新能源汽車市場慘淡的原因,當然有產品方面的原因,比如續航能力,就是電動汽車銷售最大的制約。然而話又說回來,燃油發動機汽車其實同樣也有續航里程的問題,只不過目前星羅棋布的加油站,已經使這個問題不成問題。而電動汽車由于相對傳統汽車來說還是新生事物,在實際使用環節中的市場配套體系還不完善,特別是關乎續航能力的充電樁資源還極其匱乏,已經成為澆滅消費者購買欲望的一盆冷水。
拿北京來說,根據之前公布的目標,到2017年將在社會公共停車場、電動汽車專業銷售(4S)店、加油站等地建設10000個快速充電樁,其中今年年底前完成1000個快速充電樁建設,在五環內初步建成5公里半徑快速充電網絡,解決“里程焦慮”。而根據北京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不久前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公用充電樁建成數量,包括慢充口在內是318個,其中約200個充電樁由北汽、比亞迪等已經在京銷售電動汽車的車企完成。這也就是說,北京要在接下來不到4個月的時間內,建成600多個公用充電樁,才能完成“1000個”的任務。很顯然,這樣的方式與速度,是難以適應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需求的。
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城市的情況如何可想而知。也正是普遍存在的這類問題,各地不時曝出買了新能源車卻無處充電,只能停駛的新聞,而這也更加打消了人們購買新能源車的念頭,以至于限購城市的居民寧可排隊搖號或者高價競拍傳統汽車號牌,也不愿意領取唾手可得的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指標,新能源車要走入尋常百姓家,確實還有著很大的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要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當務之急是要加大充電配套設施的投入與建設,切實為購買新能源車的消費者解決后顧之憂。
值得欣慰的是,多地政府和一些車企已經有了實質性的舉措。正如前文所說,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提出了充電樁建設規劃。仍以北京為例,在這方面已經確立了政府建公用、單位個人搞自用的原則,而為了完成年終任務,政府鼓勵社會各方資本參與充電設施建設與運營,北京市政府還專門制定政策,對建設企業給予項目總投資不高于30%的補助資金。據悉,北京將在11個建設中的P+R停車場、大型商超停車場按20%的比例配建充電停車位;在京藏、京承、京滬等7條高速公路的14個服務區建設快充設施;在具備條件的加油站和電動汽車專業銷售(4S)店等處,投建快充樁,為完成年終1000個快充目標沖刺。
而車企方面也不乏令人欣喜的消息傳出,北汽、比亞迪、江淮、長安、上汽和華晨寶馬等,已經開始在所屬的4S店建公用充電樁,而騰勢汽車則提出了另一種充電解決方案,即與ABB合作在未來六年里,由ABB為騰勢的第一款電動汽車提供專用充電柜。該壁掛式的充電柜采用了一系列便于用戶使用并提升安全性的創新設計,其中就包括一款手機應用程序,允許車主隨時隨地監控車輛的充電情況,并接收相關提示。預計到2020年,騰勢與ABB將合作建成全球最大的快速充電網絡,ABB將根據騰勢客戶的需求,提供靈活多樣的快速充電方式,還將作為騰勢銷售和售后流程中的一部分,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當政府與相關企業,特別是汽車企業都在充電站(樁)的建設上各自發力,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也就不再顧慮重重,市場的繁榮也因此有了可靠的保障。換句話說,當充電站(樁)也像加油站一樣隨處可見,“里程焦慮”被徹底破解時,新能源汽車的春天就真的來了。<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220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