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上風電標桿電價政策的正式公布,2017年以前投運的潮間帶風電項目和近海風電項目的上網電價終于分別確定在了每千瓦時0.75元(含稅)和每千瓦時0.85元(含稅)。
對比國際行情,此次我國海上風電上網電價確實明顯偏低,是目前發展海上風電國家中的最低價格。德國、丹麥、英國、意大利的上網電價基本都處于每千瓦時1.14元(含稅)到每千瓦時1.6元(含稅)之間。電價水平對風電行業的發展能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這一點通過海上風電發展較好的幾個歐洲國家既能看出。而此次我國出臺的電價政策表面看來并沒有對海上風場開發商起到足夠的鼓勵作用。但是遠景能源認為,此次政策背后可能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鑒于幾年前陸上風電的大規模非理性開發,以及后續個別設備供應商出現的諸多重大質量事故,國家并不希望海上風電再出現類似的冒進場面。若上網電價定得過高,則可能會刺激大批開發商進入海上風電項目的開發,同時也必然帶動整個產業鏈大規模涌入該領域,如此勢必會增加風機設備質量和可靠性的風險隱患。畢竟,我國現有的海上風電產業鏈仍不夠完善,相關技術和經驗的積累仍需時日。這就要求行業各方,尤其是設備供應商投入更多的付出來穩扎穩打地設計好風機設備。眾所周知,海上風電的開發相比陸上更加復雜,遇到的問題也會更多,未來可能面臨的不確定性更是難以預測,開發商既要更謹慎和全面地評估風資源,選擇風資源較優的項目,更要認真選擇質量和可靠性優秀的設備供應商。
盡管許多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海上風電上網定價感覺偏低,但遠景能源認為,這一定價并不意味著海上風電項目沒有投資價值,通過正確的風機選型和風場設計,依然能實現有吸引力的內部收益率。遠景能源作為全球領先的智能風機設計者和制造者,擁有超過5年的中國海上風電機組運行經驗,積累了大量一手海上運行數據,遠景 EN-136/4.0MW海上智能風機就是遠景全球聯合研發團隊站在歐洲風電文明的制高點上,遍訪全球上千起失效模式案例,并引入汽車、航空航天業的優秀理念和經驗后設計的一款風機。同時配備的遠景專利智能控制技術,使得這款風機高度可靠、高度智能、系統成本最優。遠景EN-136/4.0MW機型是迄今為止國內批量海上風電項目所采用的最大容量機型,也是全球所有批量的海上風機中,單位千瓦掃風面積最大的一款機型。遠景將在2014年交付130MW海上智能風機,將一舉成為2014年中國最大的海上風機供應商。在此之前,遠景能源早已積累了多年海上風電的技術實力。在中國最早建成的潮間帶風電場——國電龍源江蘇如東潮間帶30兆瓦試驗風電場,安裝了8個廠家的9種機型,相當于國內海上風機閱兵式。根據數據統計,遠景已經連續三年在如東潮間帶風電場取得發電小時排名第一的成績,而且遠景風機從未更換過大部件,可實現無人值守。2013年等效滿發小時為2830小時,2012年等效滿發小時為2999小時,可利用率達到99%以上。
總而言之,此次電價的出臺必將會對未來一段時間內整個海上風電市場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對開發商還是設備供應商來說,海上風電的開發都是一個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領域,在破釜沉舟的勇往精神中穩步前進,也許就是政策制定者最想看到的局面。<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1208.htm

